过去,我们总担心大学培养出一批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而现在更担心的是,家长和学校正在合力培养一批不务正业的宅男宅女。”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的地方,更是让无数青年成长成才的育人之所。被用来形容沉迷网络又足不出户的“宅”应该是与大学精神泾渭分明的。然而,就在人们不察之下,“宅病毒”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象牙塔里扩散。如今,蜗居在寝室里正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所认可的生活方式。
“宅男宅女”已经逐渐成长为各大高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早上7点半,被室友的闹钟吵醒,第一句话是:“上午专业课的老师会点名吗?”如果室友的回答是“不会”,那一定得睡个回笼觉。很不幸,今天的老师是个“狠角色”,连找同学代点都不可行了。只好极不情愿地起床,匆忙洗漱并整理好课本,带上PSP便直奔教室。上午一共两节课,加上课间有近两小时的时间,打3个任务或看几章网络小说也就“熬”过去了。下课后还没到饭点,便急急赶回寝室,先打开电脑逛逛游戏论坛和人人网,然后约上隔壁寝室的哥们一起打魔兽。中午腹内饥饿时便问一句:“你们谁去食堂啊,帮我带份炒饭吧?”如果有好心的室友回应,那午饭就算是解决了。即使没人愿带也没关系,手上有好几个送餐电话可以随意拨打。
吃过午饭自然是继续“战斗”了,下午的选修课肯定是不会去了。待在寝室的好处就是,一旦玩累了可以倒头就睡,睡到饭点又是那句“谁去帮我带份炒饭?”晚上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要么和室友共享几部大片,要么和他们联机打游戏,犯困了便躺在床上聊聊美女、篮球,再慢慢进入梦乡……
“这就是我的大学一天。”去年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程孟(化名)这样描述自己的四年“宅”生活。已经毕业或正在上大学的你是否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呢?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近年来,“宅男宅女”已经逐渐成长为各大高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除去平日上课时间,他们绝大多数时间会选择待在寝室度过,上上网、发发邮件、看看电影,寝室虽小,但这狭小空间里的活动似乎也多姿多彩。不仅如此,“宅”似乎具有强大的传染力,很多原本开朗活泼的学生在身边“宅男女”的带动和影响下,也慢慢“陷”进寝室,逐渐丧失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的积极性。
到后来,哥儿几个想打个篮球,踢个足球都凑不够人数。
“其实我们刚进大学那会一点也不‘宅’的。记得学生会和社团招新时,几乎每个同学都会踊跃报名,一个干事的职位也能抢破头。”程孟说,大一的时候大家总是充满着激情,只要有一个男生喊出“踢球去!”几乎整个楼层都会响应。在学生会,大一新生永远是累并快乐着,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完成部长交代的任务;在学校的运动会,新生的助威呼声总是响彻赛场;在图书馆,新生们总是执着地阅读着各类和专业相关的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和兴奋逐渐消退。多数人都厌倦了在学生会辛苦劳碌却无出头之日,也厌倦了重复率和相似度很高的社团活动。再加上理工科很多的课业本就要在电脑上完成,大家就更有理由‘宅’在寝室了。到后来,哥几个打个篮球踢个足球都凑不够人数,更别说举办什么班级或寝室活动了,整个群体就是一个沉寂。”程孟表示,“那几年电脑直线降价,几乎每个学生都能配一台电脑,寝室俨然就是一个微型网吧。如果说大多数大学生过的是寝室、教学楼和食堂的三点式生活,那么宅男过的则是典型的两点式生活,即从床上到电脑前,再从电脑前到床上如此循环往复,”说到这里,他有些黯然神伤,“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挺后悔的,那时每个学期我都有好几门专业课挂科,四六级更是考了N次,不仅如此我的颈椎还落下了病根。”程孟说。
如果说“宅男”们把寝室变成了“游戏室”,那么“宅女”们的寝室则是名副其实的“影剧院”。江西一高校07级的女生小周说:“我身边的人要么是美剧狂,要么就是韩剧迷,新出的电影也不能放过,最近我们又爱上在半夜集体看恐怖片。大学里的课那么少,几千元的奖学金也提不起我们的兴趣,大把的时间不看剧还能干什么呢?”谈到自己的未来,很多女生非常坦然,要么是“将来嫁一个好老公”,要么是“在家乡找个稳定的工作”。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纪莉老师认为,在休闲娱乐方面,女生喜欢感性、情绪化的东西,而电视本身比较偏女性化,节目制作也针对女性多一点,所以电视剧对女生的吸引力更大。
老师和领导没有精力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状态,除非他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高校沦为“宅病毒”散播的温床?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学生能力素质中心的刘生老师表示:“现在的学生过多地依赖网络,有学生甚至对我说‘老师,你太土了,网上什么都有。’在学校的西门门口,每天都有大量的网络购物快递,这种依赖让他们很少跟老师同学打交道。此外,学生对于大学老师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大学和高中阶段不一样,高中是老师追着你屁股后面学,关心你的每个细节。大学上一节课往往是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不管是老师还是辅导员都照顾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