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坚持每天体育锻炼是不少大学生的“口号”,但大学生们平时体育锻炼状况又如何?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通社的学生近日就这个问题在4所大学中做了个小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少于1小时。
此次调查共涉200名学生,结果显示:56%的同学表明自己有一颗热爱运动的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雯说,当问及一周内会锻炼几次时,她难为情地表示,“几乎没有”。51%的学生承认做不到每天锻炼1小时,只有36%的同学说,每周至少会有3次以上的锻炼机会。既然都清楚锻炼的好处,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湖北经济学院大二男生张臻感叹:“平时学业忙,有点时间就不想动,只想补觉。”
此外,电子产品也是终结运动积极性的“杀手”。46.5%的同学宁愿在宿舍上网也不愿动动脚走出寝室,就算出去散步也要边走边看手机。
部分同学认为校园内的锻炼设施场地不齐全也是导致学生不积极锻炼的原因之一。还有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同伴的陪同而打消锻炼的想法。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王妍茹同学说:“平时热爱羽毛球,但一个人打不起来,就没怎么玩了。”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王健波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年轻人把锻炼看做一种工具,很多人锻炼就是为了减肥,没有真正认识到锻炼的价值,比如可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身材变得更健美,在运动的过程中参与社交、享受生活乐趣等。认识上存在缺陷,导致年轻人运动动力不足。
上完了一天的课程,一回到寝室便赖在床上或者趴在桌前,安徽农业大学11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黄士文,不加掩饰地称自己“太懒”:“自己本身就不擅长运动,觉得锻炼是件很累的事情,很少主动做户外运动。”
铜陵学院12级金融专业的“学霸”张瑞原本很爱出去玩,如今却因为没有时间而无法进行户外运动。他感叹道:“一有空就去图书馆看金融书籍,平时也花大量时间研究股票数据,这些都把我的时间压缩的很紧张。”看似光鲜的成绩背后,“学霸”们也有着自己的苦恼,繁重的课程和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得“学霸”们喘不过气,运动的时间也就必然减少。
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罢,仍然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孩子从小就不运动,到了大学自然也不爱运动。整个中国社会在教育领域形成的文化氛围——对考试分数的趋之若鹜,迫使孩子们远离了操场。
长期从事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李娟老师说:“文化氛围与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文化课成绩好才会被认可,别的方面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如此一来,大学生不去操场也情有可原了。”
- 上一篇:研究称洗盘子可缓解紧张增加幸福感
- 下一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抗虐新药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