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患有激素分泌不足症状的患者,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最近借助牛免疫系统模型开发出了一种潜在的新疗法。
这项研究已经发布在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期刊上,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激素与抗体能够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与牛抗体类似的长杆形状。
TSRI教授Peter Schultz与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员Wang Feng是此次研究的深作者,据称此次研究也能够为其他一系列疾病的治疗奠下基础。
据TSRI的助理研究员Liu Tao介绍,这次的发现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存在的独特结构,由此装配出来的新型抗体有朝一日将能够为人类做出贡献。
许多患有特纳综合征(导致女性身材矮小)、出生体重较低和一些激素分泌不足疾病的患者都需要通过注射的方式来补充人类生长激素,但其中的问题在于人体会以较快的速度降解人类生长激素,有时甚至在30分钟内就能够完成降解过程。
Liu表示,这意味着患者必须每天对自己进行注射来补充这些激素,这对于儿童来说是十分痛苦的过程,其作为药物的效果也是十分不理想的。
而抗体则能够在人体内存在数周时间。这项新研究的是在2013年由TSRI科学家们所发布的一项牛抗体研究的启发下进行的。牛抗体具有一种不常见的结构,它由一个圆形的“基座”以及一根由氨基酸构成的长“杆”构成,在这根“杆”的顶端具有一个被认为能够与病原体绑定的突起物。
研究人员尝试将这个突起区域以人类生长激素DNA替换,为了检测这个理论的可行性,他们使用DNA重组技术将人类生长激素与牛抗体的一种盘绕状“杆”融合在了一起。
据介绍,这种融合较为稳定,并且能够保持人类生长激素的功能。研究人员随后已尝试在不使用任何牛DNA的前提下制造抗体-激素分子,他们使用的是来人类抗癌抗体药物赫塞汀来开发新疗法。
研究人员已经在老鼠模型上测试了这种抗体-人类生长激素分子,并发现患有激素分泌不足的老鼠经过治疗后能够正常的生长。在这个过程中老鼠只需要每周进行两次注射就足够成长,而使用不融合抗体基座的治疗方式这些老鼠将需要每天接受注射。
据Liu Tao介绍,这种融合后的分子作用与正常生长激素相同,这意味着在人类身上使用这种新疗法将使注射间隔延长到一周甚至一个月的周期,对于患者来说会轻松很多。
为了进一步测试这种新疗法,研究人员将赫塞汀绑定到了能够调节体重的瘦素上,结果发现抗体-瘦素分子在老鼠体内能够和天然的瘦素起到相同效果,并且不需要经常进行注射。在随后的实验中并未发现这种疗法会带来任何有害副作用。
研究小组目前正致力于优化新疗法以便用于人体,Liu希望这种方法在将来能够以更持久稳定的剂量给病人提供人类生长激素,甚至通过给予胰岛素的方式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实习编译:陈鹭榕 审校:黄志伟)
- 上一篇:更年期提前跟使用不良化妆品有关
- 下一篇:干细胞研究为肠道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