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对“晒太阳会上瘾”的说法提供了支持。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和美国麻省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进行的研究对“晒太阳会上瘾”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这个理论或许能够解释为何人们明知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还喜欢在炎炎夏日涌向海滩想晒出古铜色的皮肤。
这次的研究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暴露在紫外线光下会增加老鼠体内的β-内啡肽循环水平,另外如果阻断β-内啡肽的效果还会引起老鼠的戒断反应。
据研究的领导者David E. Fisher介绍,研究表明皮肤具有一个能通过紫外线照射合成并释放β-内啡肽的有机途径,这个途径会让个体产生上瘾的效果。他认为这个理论为那些喜欢晒太阳的人的行为作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这种行为虽然令人上瘾但也会无情的催升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有一些研究已经发现,常晒太阳的人出现了一些类似上瘾的症状,在老鼠身上的一些研究也暗示了人们或许会对紫外线上瘾。
正是因为这样,目前的这项研究想要通过老鼠模型找到这种成瘾说法背后的分子机制。
根据研究人员的介绍,晒太阳会导致人体内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中的一个是一种名为“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的蛋白质的生成。这种蛋白质会分解成一些碎片,其中的一种会促进黑色素的生产,而其他的碎片则引起β-内啡肽的生产。研究人员想要了解这些β-内啡肽是否会在老鼠身上产生类似鸦片剂的上瘾症状。
鸦片剂是一类缓解疼痛药物的总称,它们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来发挥效果,吗啡是最常被滥用的鸦片剂。
研究发现,暴露在紫外线光下的老鼠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了,并且体内的β-内啡肽水平出现上升。
研究人员接着给老鼠注射了烯丙羟吗啡酮之后老鼠出现了一些类似戒断反应的症状。
David E. Fisher在一次发布会上表示,确实有可能存在一种加强喜欢接触紫外线个体行为的自然机制,这种行为对个体合成维生素D具有促进作用,可能是在哺乳动物进化的某些特定阶段发展出来的。不过他认为这种行为也会带来癌症发病率上升的风险,在当今社会有许多替代性补充维生素D的方式,像便宜的口服保健品这样的补充方式才是最安全的,并且可以精确的控制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
该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赞助,已经发布在了《Cell》期刊上。(实习编译:陈鹭榕 审校:邱天华)
- 上一篇:研究称饥饿疗法能助癌症患者恢复免疫
- 下一篇:每天一杯咖啡预防视觉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