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保护身体免受致命细菌影响的机制里,血凝块可能扮演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角色。
细菌毒素脂多糖(也叫做内毒素)能够引起包括败血性休克在内的许多负面症状,可对人体器官造成巨大伤害。在动物体中,脂多糖能够导致疾病,它马蹄蟹与龙虾等动物来说也具有毒性,这两种节肢动物在受到创伤时与人类相似,会产生血凝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授,高级研究作者彼得·阿姆斯特朗发现:马蹄蟹与龙虾身体中的血凝块能够积极的包裹住具有毒性的脂多糖,减少创伤部位脂多糖的释放,避免引起疾病或导致机体死亡。
阿姆斯特朗认为,这使得已知的动物体用来对抗脓毒血症的防御系统又增加了新的条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彼得·阿姆斯特朗、玛格丽特·阿姆斯特朗,以及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弗雷德里克·里格尔斯一起,测试了血凝块包裹作用在人类、老鼠、龙虾以及马蹄蟹的血液中的效果。在这4个物种中,他们都发现了脂多糖被捆绑在血凝块纤维上的现象。这种捆绑十分紧密,甚至连那些可以移除蛋白质表面大分子的常用化学物质,也无法轻易破坏脂多糖被捆绑在血凝块上的这种相互作用。
但讽刺的是,败血性休克的症状之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正是由于血凝块在身体内部快速凝结造成的。
彼得·阿姆斯特朗及其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在较小的局部,血凝块也许是人体对抗脂多糖引起的败血症的防御机制的一部分。
研究已经发布在了《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实习编译:陈鹭榕 审校:邱天华)
- 上一篇:研究称大笑或损害我们的健康
- 下一篇:德研究人员发明能防止蛀牙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