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博士经实验得出啄木鸟不得脑震荡的部分原因,其将结果整理成论文后成功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os one》上,据悉,此项研究有助于助于交通事故、航空救生等领域对人体头部冲击性损伤机制的认识及对防护措施、设备的改进。
啄木鸟为什么不得脑震荡?说起这个问题,很多人的记忆都停留在童年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但真能解释清其中奥妙的,却并没有几人。
然而,上个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王丽珍的论文成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los one》(美国国家公共图书馆综合版)上,对这个问题从学术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引起数十家海外媒体的关注。
王丽珍从啄木鸟的喙、舌骨和颅骨特殊结构3大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的相关应用做了展望。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揭秘实验过程。
起因 研究啄木鸟 减少人类损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王丽珍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早在2008年,她就将博士论文定在研究人体损伤领域。
王丽珍的导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提出:“对于脑部经常遭受冲击的啄木鸟,为什么不把对它的研究和人体损伤结合起来?”
在樊瑜波看来,啄木鸟啄树给它头部带来的冲击力,远远超过了各类事故中人类头部所受的冲击,并且这个过程它每天要重复10000次。
啄木鸟的“安然无恙”应该能给人类带来很大启示,通过对内部原因的探求,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损伤时的生物力学机理,提高防护措施。
王丽珍采纳了导师的建议,“啄木鸟为什么不得脑震荡”这个在小学便遇到的问题,最终成为了她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
但王丽珍没有想到,从这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自己的生活会完全围绕着啄木鸟啄木时那个瞬间展开。
实验 走遍鸟市 才找到一只受伤啄木鸟
按照王丽珍和导师的设想,论文的实验首先要用高速摄像机录下啄木鸟啄木的那个瞬间,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再输入电脑中的数学模型中。
通过对参数和反应分析,来研究“啄木鸟不得脑震荡”的真正奥秘。
这样一个方案,首要任务就是找一只真正的啄木鸟来。让王丽珍始料不及的是,这一找就是半年。
“你要买啄木鸟?对不起,我这儿没有。”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王丽珍几乎走遍了北京所有的鸟市。最后,还是在已经去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官园,找到了一只受伤后获救的啄木鸟。
把啄木鸟带回实验室后,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别说实验需要的啄木头,小家伙在笼子中甚至都懒得动一下。
实验楼里来了只啄木鸟,楼上楼下的同学都来看新鲜。但王丽珍自己可没这份心情,她每天从早到晚守在笼子边,生怕出什么意外。
夜里12点离开,早上6点就到,王丽珍成了实验楼最晚离开、最早到来的那个人。直到两周后,啄木鸟重新恢复了生机,开始在笼中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