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胡福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揭开了蜜蜂生产蜂胶的奥秘,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蜂胶中存有的糖苷酶成分,因此也破解了侵扰蜂胶消费者长达10年之久的“造假术”。
有了科技“照妖镜”做后盾,目前,胡福良教授正为中国蜂产业起草蜂胶标准,初稿已成;明年,这项旨在规范全国蜂胶业的标准有望出台。
不久,老百姓能吃上真正放心的蜂胶。
缺少监管和质量标准,真假蜂胶难辨
黑乎乎的蜂胶,有些香气,它是蜜蜂采集杨树等树脂,并混入蜂蜡和其他分泌物,经过加工咀嚼而成的一种粘稠物质。
经过科学验证,蜂胶具有预防创伤感染、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据说,古代埃及人制造的木乃伊,就发现其尸体外层涂有蜂胶防腐。时下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人群,十分追捧蜂胶。
旺盛的市场需求下,蜂胶的价格攀升,产量却较少。一公斤的蜂胶,市场批发价卖到800多元。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
大约10多年前,有不法商家发现,用杨树芽挤挤再熬熬,反复提炼出来的黑胶,不但成本很便宜,而且无论成分、外形、颜色、气味上都跟真的蜂胶极其相似,甚至连专业的检测机构也无法辨别出真假。
而杨树胶的成本却不足蜂胶的三分之一。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不法蜂胶生产商纷纷在蜂胶中掺入杨树胶。
近年来,市场上屡现在蜂胶中掺入杨树胶(杨树芽提取物)或以杨树胶冒充蜂胶。央视去年底曾曝光此现象,“市场上卖的蜂胶,九成以上涉嫌树胶造假,用树胶造假已成业内‘潜规则’,流行长达10年之久”。
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去年的数据,真正的蜂胶一年产量三四百吨,而掺假、造假之后可达到1000多吨。
2006年,中国蜂产品协会在桐庐召开会议,轮到胡福良教授做主题报告时,有人问:“现在国内有没有技术,能够鉴定辨别树胶和蜂胶的真假?”
胡福良至今还记得自己的回答,“蜂胶还无法鉴别真假,但将来肯定有好的方法应对这种情况。”
回忆那段日子,胡福良在论文中这样写道,“由于缺少相应的真假蜂胶鉴别方法,质量监管部门及加工、贸易企业无法在蜂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使蜂胶制假掺假现象愈演愈烈,杨树胶越来越多地充斥着蜂胶市场,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鉴定蜂胶的质量和真伪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真假蜂胶实验室“对决”,找到假蜂胶的“照妖镜”
2008年,胡福良给他的博士生张翠平布置了一份作业,弄清楚蜜蜂从树上采胶,把树胶背回蜂巢,到生产出蜂胶的所有“奥秘”,以及蜂胶的所有成分。
在胡福良的指导下,张翠平查阅了很多材料,又不断做实验,发现蜂胶中不但存有举世皆知的黄酮,而且存在一种此前世界上无人知晓的神秘元素,它叫糖苷酶。
发现糖苷酶后,胡福良兴奋之余,想到了萦绕心头多年的“破假”心愿,他又由此及彼,指点张翠平先把攻破点锁定在“黄酮苷”。
2008年,张翠平到天津老家杨树蜂场,在蜂场待了一个多月,他向蜂农直接购买了大量的真蜂胶,又从市场上买回7种假蜂胶,带回到浙大实验室检测。结果,实验让人大吃一惊,真的蜂胶中,没有检测到水杨苷,而所有的假蜂胶中,或多或少检测到水杨苷。
水杨苷是破获真假蜂胶的“法门”吗?胡福良随后在11个随机购买的杨树胶样本中均检测到水杨苷,而不管是中国产的蜂胶,还是巴西产的绿蜂胶,所有真正的蜂胶中都检测不到水杨苷。
经过无数的检测和研究后,除了肯定水杨苷是鉴别真假蜂胶的证据外,胡福良和助手又在假蜂胶中找到了另一种非常神秘的成分,它只存在于假蜂胶中。
“为防造假者,这个神秘成分我们不会对外公布。”胡福良表示。
如今,这项研究技术,胡福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
一名老板带“蜂胶”来检测,事后心服口服
胡福良这面 “照妖镜”一出,蜂胶业有人惶恐,有人不信。前段时间,一名曾经搞过树胶造假的河南蜂胶老板,他特意拿来一坨黑乎乎的东西,要验证胡福良教授的“照妖镜”灵不灵。
胡福良把这坨黑乎乎的家伙,放到实验室中一测,“掺了树胶的”。 “不对,不对,我这是真的蜂胶。”河南老板哈哈大笑。胡福良教授也跟着笑。
没过几天,河南老板回到厂子,相关工作人员来报告,“上次拿去给专家做检测的蜂胶,拿错了,是树胶。”原来,这家企业的蜂胶提纯机器中刚生产过假胶,又马上生产真胶,之前的树胶成分仍有残留。
这下,河南老板心服口服。他不得不佩服胡教授的“捉妖术”,以后再也不敢造假。
现在,胡福良已经完成了为中国蜂产业起草蜂胶标准的初稿,初稿中明确规定了如何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鉴别真假蜂胶,防止蜂胶业造假。
明年,这项标准将有望在全国蜂胶业实施。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