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科技活动周上表示,当前新冠流行毒株XDV传染性强,症状类似流感但刀片嗓更明显。他强调,国产新冠药物如来瑞特韦片已见成效,但须在症状出现3-5天内使用,重症高风险人群优先。同时提醒关注老年群体,感染后需及时区分流感与新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强化防护措施,筑牢健康防线
扎实做好基础防护
日常外出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这一举措在出入人群密集场所时尤为重要。口罩如同给呼吸道加上了一道“防护盾”,能够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勤洗手是预防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双手在日常活动中会频繁接触各种物品,极易沾染病毒。因此,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饭前便后等情况下,务必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此外,还需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因为这些部位黏膜较为脆弱,是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一旦手部携带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些部位引发感染。
精准聚焦高风险人群监测
尽管近两三年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比例整体较低,多数感染者在一周内能够自愈,但对于高风险人群仍需高度关注。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者等,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对于这些人群,若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切勿延误病情。家属和社区也应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监测,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积极主动加强自我检测
目前,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较为多样,若出现发热、咽痛、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此时,应尽快使用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者对自测结果存在疑虑,应立即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作为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能够更精准地判断是否感染。一旦确诊为新冠阳性,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