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疾病管理厅证实,本月18日确诊了该国今年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即俗称“蜱虫病”。
韩国《中央日报》援引疾病管理厅资料报道,全罗南道南原一名80多岁的老妪在农田干活时遭蜱虫叮咬,出现呕吐、发烧、全身疲乏、失去胃口等症状,15日接受检测,18日确诊感染蜱虫病。
一、什么是蜱虫病
1、定义与病原体
蜱虫病,也被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给人类,蜱虫作为传播媒介,在病毒的扩散中起着关键作用。
2、蜱虫病的症状表现
发热
蜱虫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 38℃以上,部分患者体温可高达 40℃。发热一般会持续数天至数周,且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
血小板减少
这是蜱虫病的典型特征之一。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会明显减少,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严重时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白细胞减少
除了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也会降低,这使得身体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并发其他感染。
胃肠道症状
许多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表现。
3、蜱虫病的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
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当人类进入这些区域时,蜱虫会附着在人体皮肤上,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这是蜱虫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体液,也可能导致感染。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
4、蜱虫病的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农民、林业工人、采茶工等,由于经常接触蜱虫栖息的环境,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会更为严重。
5、蜱虫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减少;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特异性抗体;核酸检测则可以直接检测到病毒的核酸,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确诊蜱虫病。
6、蜱虫病的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症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对于出血症状,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
抗病毒治疗
目前虽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一些药物可能对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7、蜱虫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蜱虫叮咬
在蜱虫活跃的季节,尽量避免进入草地、树林等蜱虫栖息的环境。如果必须进入,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服、长裤,将裤腿塞进袜子或靴筒里,佩戴帽子等。同时,可以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
检查蜱虫
从草地、树林等环境回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上是否有蜱虫附着。如果发现蜱虫,应尽快用镊子将其取出,避免强行拉扯,以免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
环境治理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清理杂草、垃圾等,减少蜱虫的滋生地。
蜱虫病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 上一篇:高血压十大忌口食物!有些高血压患者还天天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