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都在咽喉炎吗”“二阳”等话题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许多网友晒出自己抗原检测呈阳性的照片,表示已“中招”,甚至有些全家一起“中招”。
“新冠二阳”来袭让不少人产生担忧,短时间内是否会再次出现大量人群感染?“二阳”症状有何变化?又该如何面对?
5月16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提醒,面对二次感染依旧不能“轻敌”,做好个人防护是应对新冠感染的第一要义,发生感染早治疗至关重要。
感受:发热、乏力、头痛,症状有所减轻
5月14日中午,家住长沙岳麓区的陈军(化名)突然感觉到头痛,并伴随喉咙发痛、心率加快的症状,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当晚开始发烧,人也特别难受。
“我以为是流感,做了新冠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陈军说,自己去年12月“首阳”时高烧不退,最高一度达到39.5℃,发烧持续了4天,同时喉咙感觉“吞刀片”般疼痛,浑身无力,趴在床上无法动弹,“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而这一次感染,发烧程度减弱了,最高没有超过39℃,喉咙痛感也明显减弱。“没吃退烧药,就吃了点抗感冒的药物。”陈军表示,自己向单位报告后采取居家办公,工作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之后,不少人都遭遇了“二阳”,但症状都比此前要缓解很多。
数据:全国约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
4月2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中旬以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态势。
5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目前在广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是XBB1.9.1。根据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在接受检测的发热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根据测定,全国大概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至12亿人。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从2022年12月算起,实际看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了。
走访:长沙多家医院发热门诊接诊量无较大波动
记者从湖南省胸科医院了解到,5月以来医院确实有接诊新冠阳性患者,但人数不多,症状也比较轻,没有引发重症的案例。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从5月初开始,前来就诊的患者中,陆续出现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数量也仅有十几个。
“不仅患者,我们医护也没有几个感染的。”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工作人员透露,医院一直对医患的防护措施比较重视,目前情况还比较好。
随后,记者咨询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新冠患者的接诊量,都处于基本平稳状态。
不必焦虑,但二次感染风险不容忽视
“这一轮症状确实较轻,大部分感染者选择自行服药。”李升炉表示,近期门诊接诊到的“二阳”患者并不多,且以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为主。相比“初阳”患者,普通人群二次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患者感受与得了流感差不多,一般进行对症处理、多休息即可,不必太过焦虑。
目前,新冠病毒处于不断变异的过程中,整体体现为传染性增强、侵袭力降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二次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
有研究资料表明,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重症的病例目前还很少,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
李升炉指出,由于当下是甲流和普通感冒的高发期,市民若出现发热等症状,还是要自测抗原或到医院接受核酸检测,以明确病因、辨证施治。家中也可适当备些新冠抗原试剂,以及常见的退烧药、止咳药和感冒药。
针对包括新冠、结核病、甲流等在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大众在去往人员密集场所时,应正确佩戴口罩,同时做好手卫生,注重手部清洁。
一旦感染也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出现以下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早就诊
李升炉提醒,如果温度高于38.5℃,且已超过3天温度得不到有效降低;有明显的呼吸急促、憋喘(呼吸困难)的情况;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出现基础疾病加重;出现新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比如意识状态下降,不能正常进食等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对于健康的年轻人危害较小,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轻微,但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老年人、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肿瘤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等危害较大。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他们是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要关口前移、早期干预,按要求接种新冠疫苗,避免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当出现疑似新冠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李升炉提醒,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原有的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服用新冠抗病毒药物前要和医生沟通自身身体情况,由医生判断使用的药物以及剂量等,遵医嘱规范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来源: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