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5月份之后,广东就会出现登革热疫情。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那么如何预防登革热呢?下面就给大家支支招。
广东提早防控登革热
5月10日,广东省召开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关于防控登革热重要批示精神,分析该省登革热疫情形势,研究部署防控工作。
广东与东南亚、南美等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商贸往来频繁,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传播流行的风险持续存在,登革热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会议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发动人人参与、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要坚持未雨绸缪,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和病例救治,加强疫情形势分析和研判,做好登革热医疗救治准备,科学防控。
要广泛宣传普及除害防病知识,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及时准确报道疫情形势,正确引导舆论和群众,着力维护社会安定。
要加强组织领导,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卫生计生部门落实好疫情预警监测、防控和协调,教育部门要强化学校、托幼机构灭蚊工作,住建、环保、商务、旅游等部门做好机关单位大院、工厂、建筑工地、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工作,严防疫情传播。
据悉,广东省爱卫会将派出5个督导组,对该省登革热防控的10个重点地区进行督导。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
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登革热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住有防蚊设备的隔离病房。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体温、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倾向,才可适当活动。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的富含营养的易消化食物为宜。注意清洁口腔和皮肤,保持粪便通畅。
2.降低体温
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3.补液
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4.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5.止血
有出血倾向者,给予卡巴克洛、维生素K等一般止血药物,出血量大时可输全血或血小板。
1.灭成蚊,在住宅、办公室、医院等及其他公共场所可采用药物杀灭成蚊。
2.花瓶清理,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3.出门记得穿长衣长裤,身上撒上花露水等驱蚊药物,不要随意到公园以及偏僻角落多杂草水面的地方,防止蚊虫叮咬。
4.检查纱窗是否破裂,纱窗是物理防蚊最好的措施,平时注意不要随便打开纱窗,特别是在傍晚和晚上。在卧室也可以选择挂上蚊帐,绿色环保。
5.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保证每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工作学习之余,更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从本质上预防登革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