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通报了全省登革热疫情情况,记者了解到,8月15日至21日全省新增登革热病例14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例,本地病例13例。本地新增病例分布在广州9例(荔湾6例,白云、南沙、越秀各1例)、东莞3例(莞城两例,万江1例)和深圳1例(南山)。
截至8月21日,本年全省13个地市共报告121例登革热病例,较2015年同期(70例)相比上升72.86%,其中,输入病例80例,本地病例4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121例病例地区分布为:广州51例,深圳17例,佛山16例,中山11例,珠海7例,清远和东莞各5例,汕头3例,湛江两例,韶关、江门、茂名、肇庆各1例。
知识链接:登革热的症状
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7天的高烧(有时高达40℃),同时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大和皮疹,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生活或旅游,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就应考虑可能感染了登革热,须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提醒大夫可能得了登革热,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传染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叮咬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经8~12天的潜伏期(也称为外潜伏期)后,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健康人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登革病毒,3~14天的潜伏期(也称为内潜伏期)后,部分敏感人群便会发病,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目前,我国人群普遍易感。
如何诊断登革热
根据患者在登革热流行区有蚊虫叮咬史,有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明显乏力,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登革热IgM抗体阳性,可有确诊登革热。
如何治疗登革热
本病主要采取支持对症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高热时先物理降温,高热不退可小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适当补充水分;呕吐腹泻者,及时口服补液;有出血倾向者,可予止血药物治疗;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同时静脉应用奥美拉唑。
流行区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通过防蚊灭蚊改善卫生环境,从根本上预防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