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刚刚做完子宫切除手术的朱女士躺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8楼的病床上,做出了一个坚定的抉择——减肥,这是她出院后将要实施的第一项计划,“就是因为这身肉,差点要了我的命啊。”
爱重口味 胖到194斤时患了癌症
家住九龙坡的朱女士今年45岁,在一家加气站上班。5月初的一天,上厕所的她发现自己的内裤上沾着几滴颜色鲜艳的血迹,这让她有些疑惑,“我已经停经两年了,不可能出现那种颜色的血迹。”
虽然身体没有其他方面的不对劲,但朱女士还是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做了检查,5月中旬,检查结果出来了,子宫内膜癌Ⅰ期。
“我平时没感觉有什么难受啊,怎么突然就得癌了?”朱女士有些不敢相信,但医生的一席话让她恍然大悟,“患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80%都有一个共性——肥胖,这是你这个病的主要病因。”
因为和老公两个人白天工作都很忙又辛苦,朱女士养成了晚上下班做一顿好吃的来犒劳自己和老公的习惯,“晚上那一餐,一定要菜肉丰盛,而且我们两口子都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多年下来,炒菜爱放重油的朱女士体重飙升。6月6日手术前,朱女士的体重已经飙升到194斤。
因为太胖 她在手术台上危机重重
6月6日,朱女士按计划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手术,虽然医生们已预计到了肥胖将给手术带来的困难并作出预案,但真的到了手术台上,仍然风险重重。
手术还未开始,在进行麻醉诱导时,朱女士的心率突然急速下降,每分钟最低降至40次,“如果心率无法稳定,很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危及生命。”手术麻醉科主任李有长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使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
手术麻醉诱导完成后,麻醉医生发现,由于脂肪堆积,在普通喉镜下看不到朱女士喉部结构,只能选择困难气道喉镜下进行插管。
插管成功后,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时,却发现朱女士脖子太短,脂肪又太厚,穿刺定位接连进行了两三次才成功。“如果一直无法穿刺成功,穿刺点附近出现了血肿的话只能放弃穿刺,改为其他方法麻醉,而那样不仅病人术中麻醉药的用量也会多得多,而且术后恢复也会比较慢。”
最终,朱女士的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普通病人拔管后在麻醉恢复室监测半小时左右就能送回病房,但她却在麻醉恢复室监测了两个小时左右,通过麻醉医生评估其各项指标完全恢复后才送回病房。推荐阅读:肥胖危害大 夏季减肥要么瘦要么死
医生提醒 她出院后一定要认真减肥
昨日,朱女士已逐渐好转,而主刀医生、妇科副主任刘禄斌也提醒她出院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控制体重,“从临床上来看,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有肥胖的症状,这是这个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
刘禄斌介绍,因为肥胖会导致人体内的激素长期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的癌变,“如果绝经后又出现了流血的情况,有时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隐痛,一定要尽快到专业科室检查就医。”另一方面,女性50-60岁处于高发期,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
专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同时某些如蜂蜜等富含雌激素的食物要控制不要多吃。
历数肥胖8宗罪:癌症、糖尿病、脂肪肝、不孕等
全球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达34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性危险因素。有专家预测,肥胖可能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给人们招来一身病。
1、癌症:14年8月14日,刊登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英国研究人员针对524万年龄在16岁以上的人,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追踪调查,共发现166955人患癌,而体质指数与17种癌都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
比如每增长5kg/m2的体质指数(意味着一个身高160cm、体重60kg的人,体重增长8kg左右),那么子宫癌、胆囊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以及淋巴瘤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上升。
2、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5公斤的人群中,30%患高血压,大部分患高血脂,两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每增加5公斤体重,患冠心病几率就升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
3、糖尿病: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但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会增加4倍,严重肥胖者会增加30倍。
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量脂肪堆积容易导致睡眠时出现打鼾、水肿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骨关节病:体重过度增加对骨骼和关节是额外负担,容易引发关节炎、肌肉劳损等问题。
6、脂肪肝:内脏脂肪堆积程度与体重成正比,过多脂肪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
7、抑郁症:肥胖会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肥胖可使女性患抑郁症风险提高三成。
8、不孕:肥胖会导致女性体内雌激素增多,可达正常体重女性的2~5倍,继而引发月经不调等问题,影响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