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百姓看来,尿床是件丢人的事,都不好意思向家里人说明或是去看医生。但在医生眼里,尿床是种疾病,没什么丢脸。
“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并且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毛教授强调,遗尿症是常见的、可控制的疾病,越早治疗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越好。
女子从小尿床一直到30岁 无奈向儿科医生求助
有位妈妈曾经带孩子来浙大儿院看过“遗尿门诊”。孩子的病治好了,她也鼓起勇气把自己过去三十多年“羞于启齿”的秘密告诉了医生。
这位妈妈说,自己也不清楚尿床有多少年了,大概从记事开始每周就尿床2-3次,后来到了十几岁,尿床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一周到了7次。
她父母以为尿床会在成人之后好转,就没有带她去正规医院看,就这样,一直尿到了如今。因为有行医资格的限制,毛建华给她提供了专家建议,让她去成人医院治疗。
老百姓俗称的“尿床”,医学上称为夜遗尿,是一种病,但很多老百姓并不这么觉得。
国际尿控协会儿童委员会、中国儿科医师协会肾脏专委会曾做过“中国大众对儿童夜遗尿疾病认知度”的在线调研。参与调查者中,超过50%的认为,尿床不是病,长大了就会好。
毛建华介绍,尿床的病因很复杂,跟遗传、心理、生长发育都有关,体内缺乏“抗利尿激素”、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充盈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送信息等,是夜遗尿的重要原因。
尿床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 要治必须得趁早
这项调查还显示,有近40%的家长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甚至责备过孩子,有一些家长还因此产生了焦虑情绪。其实,持续存在的夜遗尿将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浙大儿院开设“遗尿门诊”以来,很多孩子的遭遇都让医生们特别心疼。毛建华记得一个孩子,10岁了,晚上睡觉还在用尿不湿,在很多地方治过病,刚见到他时,孩子一直低着头,问问题,也不回答。精彩阅读:近4承认不知尿床是病 孩子尿床有5点危害
有研究表明,尿床对孩子的创伤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孩子因尿床感到羞愧、沮丧和自卑,尿床的孩子更容易性格孤僻、内向、缺乏自信心、不愿和同学交往、恐惧集体生活。毛建华说,希望大家改变对尿床的看法,对于孩子偶尔的尿床,父母不应该过多地责备;而对于有遗尿症的孩子,频繁地洗床单之前更应该做好和孩子的沟通。
小儿尿床会影响智商
小儿尿床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现象,有的甚至到了二十几岁才能自愈。国外有关专家通过系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尿床自愈晚的孩子平均智商低于正常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比正常儿童迟缓,长大后身高、体重平均低于正常人,容易出现泌尿、生殖等诸多心理生理问题,且多数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内疚、胆怯、紧张等。家长对孩子尿床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由于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小儿尿床,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结果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过来又加重尿床,于事无补。
正确的办法是应当分析小儿尿床原因,想办法克服。如果是吃饭吃得过饱引起的,应当提醒孩子睡前节食;如果是玩得太累引起的,应当注意不让孩子玩耍过度;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原因,应当多方开导孩子;另外,家长应详细观察,在孩子容易尿床的时间前,及时叫醒孩子上厕所,使其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
他也提醒家长,5岁以上每周有超过2次以上的夜间尿床,那孩子很有可能是有遗尿症。要尽早带孩子就医。
延伸阅读:夜遗尿发病因素是什么?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
(1)因病引起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2)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3)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 上一篇:与喉癌抗争20年 认清喉癌的三大症状
- 下一篇:肝癌常见癌症之一 八种食物预防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