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左侧翻身,都会眩晕心慌,我到处找医生。”周女士说,颈椎、头颅核磁共振等检查都做了,没有发现异常。
经过仔细问诊,神经内科医生发现:周女士的眩晕与体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周女士的眩晕白天基本不发作,但晚上躺下、早上起床或翻身时经常发生,眩晕程度剧烈,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与恐惧感,持续时间短,一般几秒钟或一两分钟旋转感就会消失。张医师有了大致的判断,之后的体位诱发试验结果证实了医生的诊断——是左后半管的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的病因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50-60岁女性为耳石症高发人群,诊断治疗时,必须做诱发试验,确定受累的半规管,才能进行正确复位。复位治疗效果非常好,大部分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恢复,少数患者则需多次复位才能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失眠、感冒、外伤、骨折或手术卧床等情况下耳石症会复发,此外,平时起床或躺下、翻身动作不宜太快,洗头也尽量不要低头洗。
张医师提醒道:“理发店躺着洗头也容易诱发耳石症,比如周女士就常常去家门口的理发店洗头,这种应尽量避免。市民朋友在做家务的时候,低头抬头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一旦发生眩晕,首先停止动作,并尽快到开展耳石复位的医院就诊,进行复位治疗,减轻症状。”
同时,除了中老年患者,近年来,一些“低头族”出现耳石症的现象不断攀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张医师说:“这与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疲劳、长期失眠、外伤、剧烈运动或生理变化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面对电脑时间过长导致疲劳的人,也易患‘耳石症’。”
张医师提醒,“低头族”如果上网和看手机时间超过40分钟,最好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运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耳石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