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感冒发烧,没想到是手足口病。”这是杭州市民王先生的遭遇,他22个月大的女儿刚刚被确诊为手足口病。他家宝贝的遭遇并非个例,国庆长假刚过,手足口病的小高潮正在袭来。
昨天,浙江全省今年1至8月已经发现的手足口病患者达到了14万多人;比2013年同期将近翻了一倍;杭州市亦如此。不过截至9月19日,杭州今年尚无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疾控中心专家的意见认为,2014年将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年,9至11月还将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应特别提高警惕。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和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特别提醒,幼儿园应加强晨检制度,发现有症状孩子,建议回家休养避免传染。同时建议家长,每天早晚观察孩子的手心、脚心、嘴巴。手足口病没有明显先期症状,往往是突然发病。预防记住15字要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
一直以为是感冒发烧,直到手心长出红点
国庆期间,担心高速拥堵,王先生一家就“宅”在杭州,带着宝贝在市区逛逛倒也逍遥,可是10月6日,王先生的女儿突然发烧。“最高的时候烧到了39度,凭经验我们赶紧给她喂退烧药,见效倒也快,温度降了下来,但孩子口水很多,一开始我们以为是长牙,也没太当回事。”
第二天,小宝贝开始不愿意吃东西,而且哭闹不停——这时候,王先生的妻子无意中发现女儿的小手心里长出了很多红点点。当天下午,他们去了杭州市二医院,值班的医师给出了确定的答案:手足口病!“嘴唇及咽喉长泡,吞咽较困难,所以口水流个不停。”
发病数较去年翻了一番,杭州尚未发生死亡病例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专家:“我们这里,今年八月和九月的手足口病发病住院患者分别为325例和355例,与去年同时间段内的101例和204例同比增长68%和42%。八月和九月的门诊数为2400例和6013例,与去年的1144例和2650例分别增长了52%和59%。”
据了解,手足口病被国家卫计委定为丙类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较轻,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预后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少数病例可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病症。
来自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1日至9月19日,杭州地区共上报手足口病患者9000多人次,去年同期则是5700多例。 单从人数上看,今年手足口病患者出现大幅度增长,数量几乎是去年的一倍。
不过,杭州市疾控中心表示,杭州尚未发生死亡病例。
今年为何是手足口病高峰年?
每隔两三年有一个发病高峰。这与气候、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等都有关系。
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研究所专家解释说,这属于疾病本身的一个规律。“流行病毒本身在变异,同样是手足口病,但每年的主要病毒都不完全一样,所以每年的感染率传播率也都不一样,但是每隔两至三年会有一个发病高峰,今年正好赶上了。”
据了解,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居多,而2014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ev71相比其他类型的病毒,致病性更强,容易导致重症病例出现,并发生死亡。
那么,有没有疫苗可预防呢?答案是有,但还未上市。今年7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化注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等创新品种也已陆续完成临床试验,进入到生产注册的审评审批的最后阶段,即将上市。
还有家长疑惑,已经深秋了,手足口病不是夏秋高发吗?程庆林表示,这是一个误解,根据历年的监测,手足口病的全年发病规律是:4至6月为发病的高峰,而且是大高峰;7至8月发病人数开始直线下降;9至11月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可以看出来,这与学校开学放假紧密相关。98%的患者为6岁以下的儿童。”
4至6月高发也是有原因的,这段时间高温高湿,正是肠道病毒喜欢的环境。
手足口病的九条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 上一篇:微卒中可能会导致PTSD
- 下一篇:防控登革热纳入城管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