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一纸“急性白血病”诊断书,将19岁的魏艳春推到生死边缘。10日,记者在病房见到她时,魏艳春正在用手语安慰她的聋哑父母,“会没事的,你们不要难过”。
魏艳春出生在山西吕梁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特殊的家庭情况让魏艳春从小就很懂事。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照顾弟弟妹妹,她辍学后便跟着亲戚在外打工。
2012年11月20日,魏艳春突然牙龈出血,同时伴有流鼻血症状,“当时以为只是工作辛苦,或是上火了,没有注意。”魏艳春回忆。但没过多久,她的脖子不能扭动,再后来四肢无力,走路都费劲了。
一连串的反常情况引起魏艳春父母的注意。因其交流不便,魏艳春在亲戚的陪伴下去往汾阳医院检查,“当时检查,疑似白血病”。为了确诊病情,魏艳春随后到了山西省人民医院,11月28日,经过化验,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是整个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最严重的一种,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魏艳春的主治大夫常进向记者介绍,魏艳春被送到医院时,白血病细胞已经侵入肾脏和心脏,腿部受到感染。
魏艳春的住院,让这个年收入只有6000元的家庭雪上加霜。当记者见到魏艳春的爸爸时,他正蹲在医院楼道的角落,愁容满面。魏艳春的叔叔说,孩子住院后,平均每天消费8000元,“现在已经花了五六万了,我们作为亲戚,也只能七拼八凑借点,新农合也得等出院后才能报销。”
躺在病床上的魏艳春似能感觉到这个家庭压抑的气氛,在不疼的时候看看书、聊聊天,不时安慰父母,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经过这几天观察,现在孩子体温正常,肾功能有所改善,但是腿部的皮肤感染还有。”
常进介绍,急淋白血病一般通过化学治疗、骨髓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患者目前身体状况达不到条件,只能等到各项指标正常后再考虑化疗。”
“不管有多大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治疗。”魏艳春的叔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