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将来临,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记者昨天获悉,由卫生部艾滋病防治专家、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组长、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卢洪洲教授领衔开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免疫功能重建。只要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患者寿命可延长30年以上。卢洪洲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获得认可。
早治疗能控制艾滋病毒
卢洪洲教授领衔开展的最新研究课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及优化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疗方案有助于大大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免疫功能重建。
卢洪洲教授曾收治过这样一名患者,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感染艾滋病病毒,九十年代后期发病,从2003年开始接受正规治疗,如今该名患者已经六十多岁了,活得很好。在卢教授的最新研究课题中,首次在全国艾滋病主要流行区进行大样本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抗结核治疗两周后就开始抗HIV治疗的患者,他们的病死率低于8周后才开始抗HIV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前者发生免疫功能重建的比例高于后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免疫功能重建。
卢洪洲教授指出,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患者寿命可延长30年以上。这不仅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是件好事,而且控制住病情也意味着控制住了传染源,艾滋病病毒也就不会进一步传播了。他一再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药一定要按时吃,艾滋病病毒就能控制住。 ”
高危人群每年一次抽血检查
卢洪洲教授表示,目前,艾滋病在男同性恋中流行率非常高,门诊中有半数是同性恋者。他也指出,不少人存在认知、行为上的脱节。许多人明明知道男同性行为是一种更危险的感染途径,可最后自己还是被感染了。没有保护的性行为是非常危险的。他表示,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主要是杜绝不洁性交,减少性伙伴,洁身自好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措施。他建议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最好每年一次进行抽血检查,一旦发现便可及时接受治疗。
此外,卢洪洲教授呼吁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他们是病人,而不是罪人,他们受感染也是无辜的。他强调,市民不需要对艾滋病有太多恐慌,艾滋病只能通过母婴传播、性和血液传播三个途径传染,普通人不会轻易得上。卢教授说,对于那些刚被确诊的艾滋病感染者来说,总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时也是他们心理最脆弱的时候,往往担心被别人知道,变得更加自我封闭,所以及时的心理支持尤为重要,通常一份关爱、一个友好的眼神也许正是他们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