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和感染病分会联合发布了2010版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年版指南主要有三大亮点:提出优化治疗方案,替比夫定列入乙肝抗病毒用药,中国的乙肝感染率降低。三大亮点在预防、治疗、用药三方面给予了系统和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在国内首推的优化治疗方案。
2011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首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日前举行的“世界肝炎日”大型咨询活动中,患者常见的问题,在2010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均可找到相应的解释和指导。
慢性乙肝患者为什么需要抗病毒治疗?
现有的临床研究的数据均从不同角度证实,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可以帮助减轻炎症,改善肝脏纤维化,进而减少肝癌的发生。因此,目前专家一致认为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抗病毒治疗?
一般来说,HBeAg阳性者,如果HBV DNA ≥105拷贝/m l(相当于2000 IU/mL);HBeAg阴性者,HBV DNA ≥104拷贝/m l(相当于2000 IU/mL)同时肝功能反复异常就应就诊考虑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两大类。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 (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在慢性乙肝的治疗方面,2010年版《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应该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强调:“新版《指南》首次引入了优化治疗策略,这对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预防耐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继明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肝炎免疫研究室主任、感染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