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诱发肺癌的最主要因素
●吸二手烟同样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健康视点
肺癌是目前全球的头号癌症杀手,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肠癌和前列腺癌死亡人数的总和。因此,全球的医学家在肺癌的研究和投入力度都非常大。在6月3日-7日召开的第47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以下简称ASCO)上,有关肺癌专题的大会发言共选出八个本年度最重要的临床研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在大会上作了INFORM的研究报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示。
记者在罗氏专题发布会上,就肺癌治疗的趋势以及肺癌的预防要点专访了我国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吴一龙教授和周彩存教授。
治疗趋势:
个体化治疗已成为主导方向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介绍:今年ASCO年会的主题为“患者、路径、进展”,其中“路径”是最重要的。这里指的“路径”有两重意义:了解更多导致肿瘤侵犯、生长和转移的分子学路径,从而阻断癌症这条通路;采用更多新的路径来治疗病人,让更多病人获益。
以往,肺癌被看作是单种疾病,如今,肺癌治疗已迈向分子分型的新时代,在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将成为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吴一龙说:“通过本届ASCO,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即尝试采用毒性更小的方案来取代毒性更大的方案,譬如靶向治疗取代化疗。这也正契合了今年的大会主题之一 ———路径(Pathways)的含义。”
以往,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放疗和传统化疗。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给失去手术机会以及化疗失败的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相对于传统化疗“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前,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专家开展的一项临床治疗研究证实:使用一线靶向药物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起常规化疗可提高患者将近3倍的无疾病进展的生存时间。本次ASCO大会上,西方医学专家发布的EURTAC研究报告,证实了类似的结果。
东西方的研究得出同样的结果,是临床路径研究的一大成功。吴一龙教授指出,个体化治疗不仅可给患者带来疗效方面的益处,相关成本也能进一步降低。基于此,广州市已将治疗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纳入医保,以帮助更多适应症患者尽快获得合适的药物,并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预防要点:
仅靠胸透难以早期发现肺癌
中国有句古话叫“上医治未病”,你没病能预防是最好的。但非常可惜,到今天我们在癌症预防上还是举步维艰,因为很多事情要改变非常艰难,比如戒烟。肺癌跟吸烟有非常大的关系,自己吸烟,吸二手烟、三手烟,都有关系,但是我国烟民数量依然庞大,控制得不好。
据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介绍,女性肺癌患者的增加与被动吸烟有关。此外,作为家庭“煮妇”,女性经常暴露在油烟的环境中,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目前研究已证实以下危险因素同肺癌发病密切相关———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最主要因素。在全球大部分国家,90%的肺癌由吸烟引起;
吸二手烟:在不吸烟却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群中,大约25%是因吸二手烟引起的。同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在工作中被迫吸二手烟都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如汽车废尾气)亦是危险因素,接触有辐射的装饰材料可增加患病风险;
家族史:若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肺癌,其余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亦将增高。
周彩存指出,由于没有特异症状,肺癌的早期发现比较难,目前还没有又经济又容易推广的筛查办法来早期发现肺癌。“现在很多单位每年会组织一次体检,但它不是防癌体检,只是一个健康的体检,发现高血压、血糖高是可以的,但发现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肺癌,单纯照一个透视难以发现早期肺癌。所以,我们推荐40岁以上、常年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的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螺旋CT分辨率高,小于4毫米结晶也能够被发现。为什么用低剂量螺旋CT?因为低剂量可以减少对人体的损伤。”(胡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