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林三仁教授指出,进入21世纪后,虽然以往常见的胃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都呈下降趋势,但有两种胃病却越来越多,一是胃炎,另一个是胃食管反流病。这两种病都跟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和饮食不规律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主要症状是反流、烧心(胸骨后区域的一种烧灼感)。因其发病率高、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即“一高三低”)而引起高度重视。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就如“千变女郎”,让人难以捉摸。据报道,我国某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后,就曾经多次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临床专家尚且如此,何况寻常百姓呢?
症状常变化 容易走错门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非常多样,除了常见的反酸、烧心、胸痛或胸骨后不适感,疼痛可放射至颈部、颌部、背部及臂部之外,还存在其他症状:首先,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哮喘样发作等呼吸道症状,甚至发展为反复的肺部感染等。其次,又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喉部发痒、声音嘶哑、鼻塞、耳鸣等耳鼻喉症状。病人还有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口苦、龋齿、舌灼热感等口腔科症状。
由于食管的部位靠近心脏,胃食管反流病胸痛特点与心绞痛极为相似,很容易混淆。据报道,有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但长期按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无效。
“专病门诊总是接到不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转过来的病人”,林三仁教授表示,“胃酸反流至食管后又继续向上,跑到肺部,会引起反流性哮喘,到喉咙口会引起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及反复咳嗽。”正是由于这个疾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走错门诊”的事情时有发生。
专家提醒: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失眠、顽固性慢性咳嗽、成年后出现哮喘(非过敏体质)和胸骨后不适,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须警惕胃食管反流病。
中青年患者 主动就诊少
胃食管反流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高发的慢性病。调查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约为5.77%,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的患病率则高达16.98%。“然而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较高的就诊意识所不同,近700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正忍受着疾病的严重侵扰,而过半竟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林三仁教授表示。自开设专病门诊以来,医生观察发现:病人的就诊意识与疾病就诊率有所提高,但前来就诊的多为中老年患者,而疾病另一群高危人群——中青年人的就诊率却令人堪忧。
“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以及日益加重的工作压力,中青年人业已成为胃食管反流病 ‘侵袭’的重点对象,工作节奏加快、不规律的饮食、强大的精神压力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该病的因素。”林三仁教授表示,“然而,这些为事业而忙的人群,出现症状总是忍着不看病,或到药店自行购买胃药,只有不到两成上班族患者会到门诊就诊,这不仅会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可能发展为食管狭窄、甚至食管腺癌。”
林三仁教授呼吁:中青年人出现烧心、反流等症状时,千万别为了工作而耽误病情,要尽快到医院的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或消化科就诊。自己乱吃药可能会引发相关并发症,如食管炎、出血,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哮喘、喉痉挛、窒息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 上一篇:流感疫苗增加甲流抗原 接种者可获多重保护
- 下一篇:北京每年新增3000多乳腺癌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