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会在常规体检时惊讶地发现自己血压偏高。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将高血压视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认为它只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也不会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即使体检结果显示血压偏高,他们也可能不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但是,高血压真的只是“不痛不痒”的吗?是否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呢?
1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心脏损害: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
肾脏损害:
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增加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可损害眼底的微血管,导致视力问题甚至失明。
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使血管壁变厚、变硬,进而影响血液流动。
外周动脉疾病:
高血压可能导致下肢血管狭窄,引起行走时的疼痛和其他并发症。
动脉瘤:
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薄弱处的扩张,形成动脉瘤,这可能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破裂,造成生命危险。
2
血压控制在多少范围内
能降低死亡风险
血压控制目标值
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成年人血压的控制目标值通常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如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等,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0mmHg。
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将血压控制在上述目标范围内,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包括降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病变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改善预后
血压控制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良好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死亡风险。
预防心血管疾病
对于健康人群,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从年轻时开始关注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血压控制目标值的确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种族、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3
控制血压的小方法
健康饮食
采取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加工食品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150分钟,或者高强度运动75分钟。可以选择散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戒烟和限制饮酒量。
定期监测血压
定期检查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遵医嘱用药
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管理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