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先生有些郁闷,陪朋友去吃鱼,没想到随后两人都拉肚子,一天拉了四五次不说,拉的还全都是“油”。
吃完“大马哈鱼”开始拉油
2月13日中午,市民尤先生带着朋友前往劳动路上的一家大鱼坊吃饭。为了招呼好朋友,他专门点了2斤多价格较贵的大马哈鱼,“每斤128元,加上几个蔬菜和饼,一共花了300多元。”尤先生说,当时点菜后,店家从冰柜里拿出去了头的鱼,让他看了一眼,就切了2斤多的量,拿着加工制作了。
当晚,尤先生就感觉肚子胀胀的,忍不住放了个屁,结果裤子上都是橘红色的油,这可把他吓坏了。到昨日上午,他还在拉肚子,“用厕纸一擦,全是油。”尤先生说,他打电话一问朋友,对方也出现了相同情况,“一个上午共拉了四五次,每次厕纸上都是油,还不停放屁,放出来的也是油。”尤先生说。
尤先生回忆,13日下午,自己并没有吃过其他特别的东西,于是怀疑吃的鱼有问题。他上网一查,国内曾有过不良商家用廉价油鱼冒充大马哈鱼销售的案例,“我们吃的会不会就是不少国家用来当作工业润滑剂的油鱼?油鱼在欧美国家是禁止食用的,油脂很高,人的身体吸收不了。”
食药监部门介入调查
昨日中午,华商报记者联系了西安市莲湖区西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执法人员,一起前往尤先生消费的大鱼坊店。店内出售的鱼类很多,有怀头鱼、大白鱼、鳌花鱼等,店里的负责人说,他们的鱼都是野生的,货源是黑龙江的,但并没有进货凭证。
“肯定不是用油鱼冒充的,我们就没卖过油鱼。”店家说,此前也出现过顾客吃过量的大马哈鱼后拉油的情况,“大马哈鱼也是高油脂鱼类,吃得多了,没搭配蔬菜吃,也会出现不适。”
西关食药监管理所执法人员随后对这家大鱼坊店的手续和人员资质进行了检查,暂未发现问题,“油鱼和大马哈鱼在外形上很接近,凭肉眼还无法确定是否用油鱼冒充大马哈鱼,我们将调查供货渠道,从源头进行把控,并对该大鱼坊销售的鱼肉进一步调查。”
执法人员说,油鱼在欧美多个国家被列入禁止食用名单,日本对油鱼的态度最严格,将其列为“有毒鱼”,但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规定,“如果真是食用了油鱼,摄入者最快30分钟就会出现症状,大多两天内痊愈,“但这两种鱼都是高脂肪高油量,建议市民在食用的时候不要过量,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食用。”
为啥吃油鱼会“漏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油鱼是个很陌生的名字,吃了它为什么会屁股“漏油”呢?
油鱼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通称。公开资料显示,油鱼属深海鱼,油鱼的重量中,有40%以上的蜡酯,由于蜡酯熔点高达1000℃,人体无法分解及吸收,肠道受刺激后会出现腹泻现象,排出橙黄色的油酯。
如何辨别“大马哈鱼”和“油鱼”
大马哈鱼属鲑科鱼类,是鲑鱼的一种,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在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图们江可以见到这些大马哈鱼。
1、看头部
马哈鱼和油鱼身体较像,但头部较易区分,如果商家兜售的马哈鱼是去掉头的,最好不要消费。
2、看肉质
油鱼的肉质发白,大马哈鱼肉质有点粉,煮熟后可以分辨。
3、是否有油溢出
鱼入锅不放油,高温烹煮,如果有大量油溢出,可能就是油鱼,马哈鱼和鳕鱼烹煮时不会有太多油溢出。
4、看外观
大马哈鱼的体形如纺锤,口大嘴长,腹部呈银白色,成鱼体侧有10~12条橙赤色的横斑。由于其繁殖习性的不同,分春、秋二型。进入我国的属秋型,故又称秋鲑,通常比一般的大马哈鱼要大得多,最大的个体达7.5千克。鱼体拟圆唇鱼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扁。体上部为黑色或青黑色,腹面灰白色,各鳍微黑,体侧鳞绝大部分有黑色边缘,从鳃孔之后至胸鳍前,黑色的斑块较粗而联成一大形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