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中暑原因很多,如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汗蒸发难,体内热量积蓄多等。中暑会有头痛、恶心、呼吸困难、昏迷,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本期,特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系列解暑妙方。
养阴清热白茅根
具体做法:白茅根5克,菊花2克,乌梅3克。将3味药放入杯中,加350~45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此方清热生津,适合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
点评:中暑症状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呕吐、体温升高。
此方中白茅根味甘,入肺、胃、膀胱经,《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因其性寒而不伤脾胃,利水而不伤阴津的特性,成为民间用于防暑、生津止渴的常用药物之一。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中医认为火性炎上,上火之人总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在《本草纲目》中对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不仅清热解毒,对于上班族,长时间用电脑者,也可起到清肝明目,抗辐射的作用。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因为夏天温度较高,人们的毛孔处于舒张状态,人体津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此时养阴生津尤为重要。《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为之乌梅。”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之功效。
白茅根、菊花、乌梅三药合用代茶饮,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可去燥降火,酸甜爽口,为夏日祛暑之良方。
健脾和胃用藿香
具体做法:藿香3克,生麦芽6克,生姜3克,大枣1个掰开。生姜洗净切片,与其他3味药共放杯中,加350~45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适用于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以及贪凉、饮冷过度的人。
点评:夏季,人们常用各种冰镇食品消暑,且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下,因此,常会出现头晕、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防暑和胃饮中,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本草图经》中提到:“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生麦芽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用于治疗寒湿困脾所致的饮食不振,脘腹胀痛。
民间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的说法。生姜性温,能有效治疗因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痛、呕吐。五味中,生姜味辛,辛主散,故能发汗,祛风散寒。吃姜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生姜能加快血液流动,排汗的同时,带走体内寒气和毒素。大枣性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大枣列为上品,认为它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
消暑解渴绿豆汤
具体做法:绿豆30克,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将芦根、白茅根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煮至熟,去药包。冷、热饮均可。
点评:在酷热难耐的夏天,人们都知道喝绿豆汤以清热解暑。民间广为流传“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这一健康谚语。《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绿豆的: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绿豆性味甘寒,归心、胃经,具有消暑利尿的作用,故为夏季补心安神、清热解毒之佳品。芦根,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与芦根、白茅根合用,共奏生津止渴,祛暑利湿之功效。
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寒凉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请勿过量饮用,否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
凉血解毒马齿苋
具体做法: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鲜紫背天葵、鲜苏叶、鲜薄荷、鲜荆芥等任选一种,洗净,开水焯后,凉拌食用。
点评: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等食物既是中药,又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作用各有侧重。马齿苋在民间被称为“长寿菜”,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对于预防肠道传染病效果尤其好。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是清肺最好的野菜,特别是在夏天清肺热、化痰湿的效果很好。
穿心莲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夏天吃可以有效的避免中暑。
鲜苏叶味辛,微温,在《本草图经》中记载:通心经,益脾胃。《本草汇言》中也有记载,同木瓜一起食用,有散湿解暑的功效。
鲜薄荷味辛,性凉,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荆芥原名“假苏”,性温,无毒,是发汗解热药,是中医常用药草之一。
- 上一篇:预防肝癌 多吃胡萝卜少吃腌菜
- 下一篇:方便面可乐会致癌 致癌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