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乡县鸡黍镇高庄村,18岁的张艳爽在7个月大时查出患有“先天性海绵肾”,这种会不断产生结石的肾病让他饱受着病痛的折磨。2011年底,他双肾衰竭危及生命,母亲李福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左肾给了儿子。为给张艳爽看病,家里变卖了所有家产,借遍了亲朋好友。
“实在是借不到了,我们想靠自己。”父亲张文仓说,他们想学点手艺,自己赚钱维持生活。6日,在本报和济宁电视台《赵甜帮您忙》的帮助下,金乡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为一家人提供了免费培训的机会。
儿子7个月患肾病 一家走上求医路
“当时他才七个月大,我们以为等他好了就没事了,没想到这才刚刚开始。”母亲李福华看着在床上疼得打滚的儿子,靠着丈夫打零工和种地的微薄收入,带着儿子四处求医。
18岁的张艳爽一米七高,体重却只有80斤,眼神中常常透着忧虑。他和父母住在一个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桌子上摆满了药瓶。这是个原本富裕的家庭,但因为张艳爽患病,一家人走上漫长的求医路。
1994年,24岁的李福华生下一名男婴,取名张艳爽,孩子的降生给全家人带来希望。“总算抱上孙子了,这小子生下来白白胖胖的,谁见了都喜欢。”张艳爽的奶奶说。
然而,不幸悄无声息地降临在这个家庭。张艳爽七个月大时,母亲发现儿子有点不对劲。“那天喝了不少水,却总不尿尿,把尿时他也使劲,可怎么也尿不出来。”李福华说,儿子一整天没撒尿,傍晚时才去金乡县人民医院检查,大夫用手摸了摸孩子的肚子,怀疑是双肾结石。“当时就插尿管了,他才七个月大,哇哇大哭。想着等他好了就没事了,谁想到这才刚刚开始。”
之后,夫妻俩带着儿子从金乡到北京,访遍了名医。最终张艳爽被确诊为“先天性海绵肾”,而当时,他左肾最大的结石已有花生米般大小。医生告诉李福华,这种病的发生率约1/5000,为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儿子的肾会反复的长结石,大的一直在肾里,小的排尿时可以自行排出,但是非常疼。疼得厉害,他就在床上打滚。”李福华说,当时丈夫在县城打零工,公婆种地,生活还算可以,孩子的医药费还能自理。
肾衰竭危及生命 母亲决定割肾救子
“谁也别想阻拦,我给了他生命,还有什么不能给的。”虽然全家人都反对她为儿子换肾,但母亲还是坚决割肾救子,孩子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母亲的全部。
因结石过大影响排尿,张艳爽先后做了两次碎石手术。2011年底,他因感冒诱发肾病,父母带着疼痛难忍的他去医院检查,被告知他双肾积水。“他的肾功能受影响引发肾衰竭,肌酐指标是正常人的三倍。”医生给出的建议,要么维持现状,不敢保证孩子的存活率,要么一周三次透析或者换肾。
“我得让他活着,透析太受罪,再说我们也没这么多钱,只好选择换肾了。”李福华说,一家人都想给孩子捐肾,最终只有她的血型与孩子吻合。她决定给孩子一个肾,但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她说:“谁也别想阻拦,我给了他生命,还有什么不能给的。”
张艳爽也不同意母亲这么做,他说:“我不能用母亲一生的幸福换我短暂的余生。这已经够拖累她了,每次她都偷偷地哭,我恨自己不能和正常人一样。也曾说过,让他们别管我了,再生一个孩子,他们不同意。”
张文仓徘徊在儿子和妻子间内心痛苦不堪,谁都不愿放弃。“手术前大夫说,孩子可能因肾排斥活不了,妻子可能因割肾诱发其他病状因而有生命危险,或者两个人都下不了手术台。那也得赌上一把,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
2012年8月份,母子两人在济南千佛山医院接受了亲属肾移植手术,张文仓跪在手术室前祈求。手术进展成功,母亲把左肾给了张艳爽当右肾,一家人很欣慰。
换肾之后,张艳爽仍需要坚持服药。手术费欠下一笔钱,再加上每天的药费上百元,一家人看着欠下20多万元的账,对未来的生活有些发愁。“现在没有地方借钱了,我们要靠自己努力。”李福英说。(文/图本报记者岳茵茵)
- 上一篇:警惕!笔记本放腿上或致病
- 下一篇:吃火锅小心感染寄生虫 盘点暗藏寄生虫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