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观念开放背后的隐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性观念的改变?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道德观随之逐渐宽松,离婚、同居、一夜情等事情不再让人“闻之色变”,甚至是司空见惯了。社会的宽容导致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处于思想变化期的大学生更容易接纳这些观点,对待“性”形成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其二,是受网络发展的影响。有调查显示,网络是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第一渠道,网络发展也催生了诸如虚拟爱情等多种带有强烈性暗示的产物。其三,是青少年普遍生理早熟。生活条件的改善,体现在孩子营养丰富了,生理发育期提前,身体发育成熟与法定结婚年龄这中间长达十多年的时间,被称为性空白期,一方面是需要渠道释放生理需求,另一反面是晚婚大潮愈演愈烈,大学生正处于其中,因此也催生了性观念的开放。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随波逐流,接受开放的性行为时,却很少有人注意这背后的隐忧。
性安全意识淡薄。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表示,由于缺乏正规的性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性安全意识淡薄。据《2010年广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在各种性行为中,每次都戴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4.30%。而不安全的性行为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受访的大学生中竟有16.96%“生殖器曾经患病”,包括炎症、性病,甚至有个别被确诊为艾滋病。
社会责任感缺失。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性”本是一件纯洁美好,并且可以说是严肃的事情,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却将其当成一种娱乐甚至是游戏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的人才储备,一旦将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带到工作岗位和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势必造成他们缺乏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漠不关心,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婚姻忠诚度降低。性观念开放,对个人寻求婚姻和婚姻的稳定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把性看成很随便的事,婚姻的神圣感、尊严感和承诺意愿都会降低,随之而来的婚姻忠诚度瓦解、婚姻冲突等问题便会爆发。
引发心理焦虑。有些女性与男友分手了,不但很难接受失去贞操的事实,还可能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甚至自杀;同样,不少男孩子在发生性关系后,想对女方负责,但目前的个人条件还达不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人流易造成女性不孕。如果在发生性关系时不注意安全,很可能产生未婚先孕、流产、被传染性病等危险。专家提醒,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存在于多方面,特别是重复流产的危害更为严重。短期内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从长期来看可能危害更大,重复流产4次以上92%会导致继发性不孕症。
攀比成风,却由父母埋单。还有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大学生谈恋爱,攀比和炫耀心理严重,其恋爱消费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基本都由父母埋单。据一项调查显示,近75%的大学生恋爱经费出自父母给的生活费,只有25%左右表示能够自己通过兼职等方式满足恋爱花费。
中国大学缺乏系统性教育
在信息开放和对接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样面临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性解放”的隐忧萌芽。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观念,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杨雄认为,对于“婚前性行为”,应该疏导分流,引导年轻人自我保护,合理宣泄欲望。除了课堂教育,在学校管理和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渗透性教育的理念、知识、正确的方式方法。
徐震雷强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还要注意文化的敏感性,因为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应当结合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性健康内容,从情感、生理、性知识等角度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爱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国外注重能力决策的培养,其中包括人际交往技能、恋爱技能、生活技巧等,让大学生学会恋爱知识和技巧,在发生性关系后有能力应对。”
为此,专家呼吁,高校开设性教育课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接受科学而系统的性教育。曾参与主持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李江雪介绍,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给青少年传授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态度和形成良好的性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