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又称接近地面的云,是近地面空气达到饱和时水汽在气溶胶粒子上凝结或凝华为水滴或冰晶,而使能见距离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浓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事业危害极大,尤其是对航空、海运、河运和高速公路交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据统计,国内外航班不能正常飞行,有79%是雾造成的;因大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4。
雾水中含有多环芳烃
国内做“雾研究”的比较少,主要是收集雾非常困难、雾水量少。我们课题组采集一定量的雾水后,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大雾中有机物的分布规律。
我们曾对雾水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分布规律及源解析,监测分析发现雾水含有一定量的多环芳烃,总量浓度在0.03~6.67微克/升,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萘、蒽、菲,约占总多环芳烃量的80%。我们将上海地区的雾水样品与黄山地区的雾水样品进行比较,发现黄山上的比较清澈,有机物含量非常低,而上海的雾水黑蒙蒙的,有机物偏高。
所谓多环芳烃,就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余种化合物。有些多环芳烃还含有氮、硫和环戊烷,常见的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多为四到六环的稠环化合物。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曾列出94种对实验动物致癌的化合物,其中15种属于多环芳烃。
室内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电脑
多环芳烃的产生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主要是陆地和水生生物的合成,如森林和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造成的;人为源包括化学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其他人为源等。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多环芳烃量占其总量的绝大部分,以焦化厂最严重;机动车辆尤其是飞机、汽车等启动时,由于不完全燃烧所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多环芳烃;煤炉等家庭炉灶产生的多环芳烃是生活污染源的主要来源。在食品制作的过程中,油煎、油炸、烟熏、烧烤等制作方法也会产生较多的多环芳烃。另外,垃圾的深填埋和焚烧也会产生大量多环芳烃,污染水源和空气;香烟烟雾中已检测到300种以上的多环芳烃。
另有研究显示,在网吧、办公室等,电脑运转时产生的多环芳烃是造成人体在室内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雾天戴口罩有用但不能阻挡霾
很多人认为,雾就是水汽引起的,无所谓。实际上雾水里面有颗粒物,雾和霾是很难界定清晰的。水在一个超净的空间里面没有一个颗粒物,水汽即使超过100%也不会凝结,而雾就意味着有污染物,即便在空气清新的城市里,雾中也有大量的颗粒物。如果空气污染加剧,工业废气与交通尾气排放量大,更不利于污染物消散,导致雾里面的污染物含量增多。
当细小的水珠漂浮在低空形成雾时,小水珠中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有害物质,如酸、碱、胺、盐、苯、酚以及尘埃等;弥漫在空中的雾滴往往也带有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雾的形成使这些有害物质滞留积聚,且得不到扩散、稀释,污染就相应加剧,并影响城市污染物扩散,甚至加重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毒性。如果雾持续数日,空气中污染物会迅速增加。
秋冬季节是雾天多发期,如果当地水汽充沛,受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在遭遇降温时很容易蒸发形成雾。同时,出现“逆温”以后,风力不大,大气保持静稳状态,悬浮的雾滴不易消散,助长雾气集结。
喜爱体育锻炼的人都知道,有晨雾的天气不适合运动,因为雾对人体是有害的,运动会使人吸进更多液态颗粒物。所以雾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在户外的活动时间要缩短,以免危害健康。
有人问,雾天戴口罩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在阴霾天就没用了。因为颗粒物越大越容易防范,越小越不容易防范,霾可以直接从口罩的缝隙中进去。
说到多环芳烃污染,还应该说说老百姓的一个“感觉”:今天报的天气是优良,但外面为什么却雾蒙蒙的?其实,这与我国目前设立的“国标”有关。如果按照颗粒物PM10(10微米以下)的标准,污染物没有超标,但与能见度衰减相关的因素基本上都是PM2.5的微小颗粒物。在我国东部地区,PM10的颗粒物中高达百分之七八十都是PM2.5的颗粒物。不过,能见度下降也不意味着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就一定很高,因为光学性质与质量浓度还是有区别的。
吸附法可减少多环芳烃污染
对老百姓来说,有时不得不“被接受”雾霾对我们的侵扰。要减少雾霾侵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
多环芳烃污染的预防措施首先是减少多环芳烃的排放,如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在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城市中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等。对已经造成的污染,可以采用生物或化学的技术处理。
微生物降解法 多环芳烃具有可生物降解性,低分子量的多环芳烃如萘、苊、苊烯,均能迅速地被微生物降解。
吸附法 多环芳烃是地表水中的滞留性污染物,由于其水溶解度低,易于从水中分配到沉积物和有机质中,故可采用吸附处理。
光解法 因为水体系中的多环芳烃可与氧反应而发生光解,生成苯醌类化合物,而这类化合物的光解半衰期较短。
多环芳烃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多环芳烃不能发生水解。因此,水解途径不是地表水系中多环芳烃的重要迁移途径。据统计,吸附法是多环芳烃迁移的主要途径,其次是微生物降解法。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通过经济发展转型,推动城市向环保转型。而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城市每一个人、每一位社会成员做出力所能及的减排努力。其实也很简单,比如少开一天车,或是随手关电脑。(孙国根整理)
-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过冬要注意4点
- 下一篇:冬季戴口罩要小心 使用不当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