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1日,由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主办的“中国卫生论坛”在北京举办,作为该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8月21日上午举办的“市长圆桌会议”、“院长圆桌会议”、“企业家圆桌会议”分别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医改的热点、难点问题。搜狐网健康频道全程参会报道,以下为部分嘉宾精彩发言摘要。 药品招完标还要降价 医院自己捞好处未让利患者
发言嘉宾:安斯泰来总经理卓永清
我代表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针对医改当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今年卫生部7月16号出台的药品招标规范再次强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必须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体制,体现政府在制定这个规范时注重质量、患者利益至上的宗旨。但是实际上在我们各省的招标中,我们观察到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个精神,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没有真正落实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很多省份还存在招完标以后,还要厂家降价,这就造成实际上医院并没有把得到的好处放在病人身上,而是用在他自己内部的资源上。第二,是在招标评审流程不通,一些省份在招标过程中参考的价格是采集全国六省市的中标价格,但是他既不公布采集哪些省的,又不公布设定的参考价格,并且在规定中第一次报价高于设定的参考价格,第二次马上要优先下降1%,增加了采购过程当中的不确定性。第三个,我们知道,一个新药的开发,要耗费很大的资源和很长的时间。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新药得到批准之后,它真正要让医师用到病人身上,还有非常漫长的过程。特别在中国,我们现在虽然有备案采购,但是备案采购往往是在各省市非常不透明,而且医院很多,比如北京的招标,要是有产品,四年前没批准你,三年当中要合理合法让病人用上全世界的新药你是没有办法的,这违反了我们国家鼓励创新的原则。对病人来讲,对医生来讲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作为研究开发的厂家来讲,他们本来在中国在注册过程当中已经做的时间上更多的投入更费用更大的投资,但是往往在招标的过程当中,因为备案采购的规定不清楚,不明确,很多非常好的治疗药品,大夫们想要用,没办法用在病人身上,这就可以说是反映了我们跟国家医药鼓励创新的原则一个很大的差异。我们希望在未来这是我们研究开发制药的企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之一。
最后一个,我想还是跟我们药品的价格有关系的一个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药品的质量实际上是我们全国老百姓关心的,就像我们最近关心食品质量问题。药品是用来治疗病人的,它的要求应该比食品要求更高。但是,就刚才我们所说明的,在招标过程当中,因为一味迁就低价,而且低价结果不见得反映在病人能够获得好处上。这里面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我们协会最近也跟几个专家咨询机构,对于怎么样来确保药品质量有一些建议。
药品的质量可以通过对质量体系的严格管理和实施来不断提高。我们中国的医药产业政策,是要通过监管,逐步分阶段完善管理体系,确保药品质量,促使企业进步,提高世界竞争力。大家到全球旅游,看到很多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你到哪一家药房看到有中国制造的药品吗?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达到WTO的规定,咱们的药品出不了门,所以要有一个成熟的制药市场,政府的监管和支持对医药行业至关重要,企业进一步增加投入的动力不复存在,行业的发展必将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在中国要提升药品的质量,也需要政府有力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