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一位住院患者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医院收红包的价目表:心脏手术,最高万元,理由是在心脏动刀必须谨慎;妇科,600元到2000元不等,理由是女性都很重视身体;外科:1000元到2000元,紧急情况下更得小心;还有麻醉科,600元,别小看他们,手术中也很关键。如果不送红包,不给提前安排手术,手术刀痕会很粗,连麻醉师也耍小性子,敷衍了事,后果很严重的。(据8月1日中广网)
医疗红包竟然有了“价目表”,潜规则难道真的明朗化了?这样一则新闻的确吸引眼球和点击率,不过看完新闻,基本可以得出“标题党”的结论来。不可否认,医疗红包的确可能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哪怕医疗机构真的吃了豹子胆,恐怕也绝没有胆量把红包“明码标价”。
应该说,有关医疗机构不同科室的红包水平,不同级别医生的红包档次,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这位患者家属给出的“红包价目表”,显然不是来自医院的红头文件,而更多来自道听途说。医疗红包是个地下交易,但就好比行贿受贿的交易同样由权力的大小以及热门的程度定价一样,医疗红包的定价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市场”属性。那么,医疗红包即便真有明码标价,恐怕也是由这一地下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的,而不太可能由医疗机构去自说自话。
而现实中的医疗红包,又是如何有了这份看上去八九不离十的“价目表”呢?不只是报道中的这位患者家属,绝大多数有过手术住院经历的患者,恐怕都对医疗红包“价目表”不陌生,那么这份“价目表”究竟从何而来呢?真实的情形是,这类患者往往在住院手术之前,就开始四处打听红包该送多少,有医生朋友的往往就问这些“内线”,没有医生朋友的就和病友打听,住进医院更有了和更多病友交流红包心得的机会,所谓“红包价目表”也就在这口口相传之中诞生了。
某种程度上,“医疗红包”上医生当然不能推卸责任,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唯有在大众心理层面上抹去“红包”阴影,去掉“红包”意识,当公众都将不给红包视作天经地义,以致无人给红包时,到那个时候,“医疗红包”同样一个巴掌拍不响。只不过,当“不必送红包”往往不被信任,甚至反招来怀疑时,“红包价目表”究竟是谁定的,还真是不能全往医院头上赖。
- 上一篇:中医风湿病学进入新阶段
- 下一篇:泸医附院昨满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