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已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和针灸,有5万个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将近50万,其中洋中医占70%,并且全球有200多所正规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他们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华人华裔为主到为本土居民服务为主,呈现出患者本土化、医生本土化的两大发展趋势。
“国际社会现行的健康理念是:不让人生病的医学是好医学,不让人生病的医生是好医生。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究养生保健治未病。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正是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和理念。” 张伯礼如此解析国际上的中医热。
“西方为了应对SARS大量使用激素,导致骨质酥松等后续症状出现,而中国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在胰腺癌的治疗上,西医多年没有进展,但是经过临床验证,中医比西医更有效。海外慢慢体会到中医治疗的好处。
张伯礼告诉记者,以往是东南亚、东北亚国家普遍认可接受中医,现在在欧美渐成气候。“英国有2000多家中医针灸诊所,德国有3000多家,在欧洲接受过中医药治疗的占全部人口数的一半,澳大利亚正准备对中医药立法。美国有50多个被政府认可的中医药院校、专业,其中不乏哈佛等知名高校。”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海外人士出于对中国国粹的热爱,也专程前来研习中医药。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在该校长期、短期学习的洋学生共2000多人,每年还有几十个访问团组。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也活跃着120多名洋学生。
“中医热已在全球蔓延,制定出一套规则迫在眉睫。”李大鹏表示。张伯礼表示赞同,他说,2009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全球中医本科教学标准,希望借此规范培养中医人才标准,现已进入认证阶段。由中国医药专家牵头,国际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CD)下属的中医技术委员会正着手于制定中医药技术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编写第11版的疾病分类名录,第一次将传统医药疾病也纳入其中。”
面对国际国内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升温,张伯礼最后建议:“政府助推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化妆品等在内的大中药产业发展。这对于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对于培育民族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特色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