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刘长忠
盘点2010年中国食品市场,在世人惊叹于中国食品出口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9.8%以上,远高于进口食品合格率的时候,亦为三聚氰胺的阴魂不散而困惑不已,同时也为中国媒介真实曝光假冒伪劣食品事件和有关执法部门的快速查处之而感到庆幸。
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随着中国经济腾飞,民生不断得惠,但求温饱不讲质量的生活渐行渐远,食必营养,活需养生的理念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食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关注。人们从中外食品事件中认知了苏丹红、二恶英,而闹得满城风雨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让人们开始研究化学成分与食品的关系。正如中国餐饮界一位著名人士所说,中国的餐饮不但要吃出健康而且要吃出品味,吃出文化,吃出水平。现时不难发现,人们又在食品、餐饮中吃出了有关标准和法律意识。
食品安全可谓老生常谈,然而谈资新内容却源源不断。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又发现了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连续曝光蜂蜜、蜂胶等蜂产品掺假、造假问题,话音未落,西安市场上赣南脐橙被曝大多经过染色粉饰;而北京市小学生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则将食品安全话题又一次推向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食品安全位居第四位。
食品安全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破解食品安全这一难题?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组委会名誉会长顾秀莲认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中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形势依然严峻。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称,中国有40多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但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37705家。因此,必须加强监管,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使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学习时报》载文指出,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除了监管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少数不法厂商见利忘义等原因外,很可能还由于食品行业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加大。
文章称,目前少数企业在对待食品质量存在“重出口,轻内销”的心态,即在生产出口食品时采用高质量标准,生产内销食品则采用较低的质量标准。因此,提高内销食品的质量、实现内销与出口食品质量标准的并轨应是大势所趋。
工商执法人员建议,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建设,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对食品安全风险和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快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更友善地对待监督和举报,不能认为监督就是对立。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利用好社会监督,反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好途径。
不容否认,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近年日本发生的大米污染案件、欧洲“疯牛病”事件以及美国“毒菠菜”和“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等,均说明保障食品安全的艰巨性。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仍是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
- 上一篇:疾控中心称 9万甲流疫苗接种者无异常
- 下一篇:大城市凸显城市越大看病越难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