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副标题是“权益,责任,落实”。
艾滋病作为一种尚无法治愈但可预防的疾病,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向世界蔓延的猛烈趋势。因此,只有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共同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的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协调世界各国的行动,于1987年建立了预防艾滋病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的名称是全球预防和控制爱滋病规划署(UHAIDS)。作为全球的协作象征,自1988年起规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
1、艾滋病是一个什么样的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新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人的免疫系统相当于每个国家的边防部队,包围着领土,不受外来敌人的侵略)免疫功能崩溃,导致细菌、病毒、原虫感染。最后导致各种难以治愈的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霉菌性肺炎、肺结核、病毒性肺炎、卡波西氏瘤、肿瘤等,而失去生命。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也没有根治药物,一旦感染,100%的发病死亡。
2、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呢?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条:
一是血液途径传播,如输入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国家为了遏制艾滋病、肝炎等经血液途径的传播, 1997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在全国严厉打击、取缔地下卖血,从此,“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严格管理血液及血液制品,控制了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经血液途经传播的疾病。单纯献全血不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无偿献血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再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了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针灸、刮痧、纹身、拔牙、男士刮脸等,均能引起艾滋病的传播;二是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可通过男女之间、男性同性恋之间的性接触传播;三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胎盘直接传播、二是分娩传播、三是生后母乳喂养传播。
3、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物体上能存活3天,在液体中能活15天。对低温冷冻、紫外线不敏感外,对加热、曝晒、一般消毒剂如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等处理10分钟,可灭活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一起工作、一起游泳、学习、吃饭、共用电话、厕所、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4、献血会传染艾滋病吗?
单纯献血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有人担心献血时采血器械不清洁,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这是不必要的。目前血液机构使用的采血器材,都是一次性无菌器材,不会引起任何传染病的传播;还有的人想献血,对血液机构的流动采血车不放心,那是没有必要的, 18-55岁青壮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社会做贡献。
5、无偿献血是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对吗?
1998年以前,我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主要来自职业献血员,过去的职业献血员不进行艾滋病的检测,献血员在进行献血浆时,相同血型的人血球混合,再还输给每个献血员,在献血员中一旦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就会传播多个献血员,继而,多个感染者继续传播更多的献血员,造成了献血员中艾滋病的传播,献血员中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河南省献血员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因此,职业献血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现在血液机构采集血浆是一人一套采血、离心、分离、器材,不会再有因献血浆造成艾滋病传播的现象。
国家为了杜绝职业献血员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于1998年10月1日施行。《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因此,无偿献血是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乙型、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