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呈现“一快一低一差”的特点:即发病率增长快(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早期发现低(Ⅰ期乳腺癌不超过20%,而美国达80%);对普查的认识差。随着乳腺癌治疗的发展,传统的治疗手段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即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很难提高治疗效果。
所谓规范化治疗,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正确有序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而个体化管理,是指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方法各异,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健康教育、营养及心理辅导等一系列的帮助。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每一个病人的病理类型、生物学特点、临床分期、体质强弱以及有无其他合并症,决定了肿瘤治疗方法的选用。然而,再完美的治疗方案也不是适合每个患者的:同一肿瘤,由于不同病人的体质状况、合并症、社会心理等因素的不同,其治疗方案也有差别;随着病情的发展或有效控制,治疗方案也应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科学的调整。
在我国,众多乳腺癌诊治专科都开展了个体化治疗的探索,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统计,开展个体化治疗后,该院乳腺癌肺转移患者,10年生存率从过去的无可救治提高到10%;肝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1-3%提高到现在的12%以上;可手术乳腺癌疗效:Ⅰ期病人可达到90%,Ⅱ期70%,Ⅲ期50%左右。近年来,该院正通过多学科的协作进一步扩大个体化治疗的疗效。
乳腺癌化疗规范存障碍 副作用正确理解需普及
作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十三,占全国恶性肿瘤的7-10%。在乳腺癌患者中,有70%左右的患者需要化疗。
然而,作为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因素,患者治疗中普遍有恶心、呕吐、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副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同时,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恐惧和缺乏相关教育信息,也会造成自身心理上的诸多焦虑,若处理不当,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化疗的疗效,甚至导致治疗中止。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对化疗的焦虑情绪,及时并正确处理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个体化”关爱模式。该中心主任沈坤炜教授和护士长方琼在交流会上也分享了“一站式”服务的经验。沈坤炜教授指出:“目前在临床上以NCCN指南中的标准治疗方案用药,如以泰素帝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能显著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复发风险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患者若因不能正确处理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从而未能坚持规范的治疗方案,导致治疗前功尽弃,是非常可惜的。个体化管理,就是希望制定出一套规范化使用相关化疗药物的工作疗程,完善化疗药物的健康教育系统,以及建立针对相关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和处理的规范化流程,为乳腺个案管理探索道路,从而减少因化疗不良反应影响疗效的病例,让患者最大限度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