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中国卫生部公布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普遍较低,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并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地域和年龄差别。对此,中国领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顾问公司凌科信总经理兰莉女士认为,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而健康素养的提高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就能实现“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目标。
健康素养是指居民具备的一种能够获取、理解健康信息,并且应用健康信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括“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除了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外,“体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而“素质”更多依靠后天学习而培养、提高。
在这次调查中,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卫生部将健康素养做了五类划分,主要是科学的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与急救以及基本医疗素养。我国居民具备这五类健康问题的相关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的健康观为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为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为15.86%、基本医疗素养为9.43%、慢性病预防素养为4.66%。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健康素养的提高是“高不可攀”的吗?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其中66条知识和技能都是和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不但并不神秘,很多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如“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每天刷牙,饭后漱口”、“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中的大部分内容,早已成为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只要真正理解并做到这些,便将有助于健康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学习健康基本技能。
近期发生的“张悟本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提高专业人士和老百姓健康素养和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离不开公众个人的努力。每个居民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在提升自身健康素养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健康素养”并不深奥,提高健康素养并不是不可实现。健康网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持续不断重视提升中国民众的健康素养,联合各个领域有经验的人士,共同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打造专业、权威的传播平台,积极和及时地引导舆论导向,让老百姓用上正确的健康信息,最终实现“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目标。
- 上一篇:什么是六甲基二硅氮烷?
- 下一篇:“旺旺仙贝”被查出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