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更简洁、高效的方式有效缓解当下颇为突出的“医患纠纷”,上海司法行政部门正多方努力使中国特有的人民调解与保险理赔机制相衔接,突破“瓶颈”。
拥有6000多家医疗机构、4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上海市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此间优质的医疗资源更辐射了周边城市。近年来,尤其自2006年起,上海医患纠纷逐年大幅增加。无论诉诸法律、求助医疗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医患间自行商调都不能有效缓解紧张关系。
上海市司法局基层处负责人商忠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数量持续上升的医患纠纷使医疗秩序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影响了医疗监管部门正常监管秩序。探索提供柔性服务等成为上海司法行政部门的努力方向。
去年11月,一场涉及百余人的重大医患纠纷在此间医患纠纷调解机构反复坦诚沟通下圆满化解。从外地赶来、围堵医院、准备“持久战”的死者百余亲友被迅速疏散,医患双方很快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据了解,自去年8月起,上海各级司法部门都已重组由第三方组成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调委)。现在,上海任何一家医院发生医患纠纷,不论索赔金额多少,只要医患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或者患方索赔金额超过3万元并同意人民调解的,都可求助所在区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种创新方式为中国各大城市首创。一位曾得到调解机构帮助的患者说,这使长期处于“弱势”的患者不再担心被医院“欺负”。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上海每年庞大的门急诊量和手术量使得医患纠纷发生概率大大增加,此外,相关政策制度不统一,医疗服务市场化使其公益性下降,民众对医学缺乏客观认识、对医生期望过高,以及医患沟通中信息不对称都成为引发医患纠的潜在因素。据透露,上海医疗机构每年门急诊量约为两亿人次,年手术量亦保持在70到80万例。
在以骨伤科治疗为特色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如今该院每日门诊量在6000到8000人次之间,每年所做髋关节手术数量占全上海该类手术总数约60%。该院医务处处长、医疗纠纷接待办公室主任马志刚告诉记者,如今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10年前大大增加,发生医患纠纷概率自然大幅增加。
一线调解员孙晔也认为,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大众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加上医生“告知”程序缺乏,使双方信任感降低。
自2006年起,上海司法局在医患纠纷中引入人民调解,提供了化解纠纷的第三方平台。商忠强说,其最大特色在于“自愿性”和“民间性”。去年8月,上海司法行政部门还组建了由900余名医学、法学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至此,在赔付金额可能超过10万元、患者死亡以及其他疑难、复杂的医患纠纷中,专家意见将成为调解人员的重要参考。
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8月23日至年底,上海医调委受理医患纠纷数量有880多件。商中强认为,统一法律法规;调解人员职业化;同时尽力消除医生在医患纠纷中的困扰都是今后缓解此类社会矛盾的必需环节。
虽然医院方面对第三方调解态度积极,但是仍然希望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据知,医疗纠纷调处保险理赔问题一直颇为突出。对此,商忠强透露,今年,上海司法行政部门将建立健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与保险理赔的衔接机制。新的理赔机制已经启动,相关保险公司正在准备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