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对医生不信任引发的“八毛门”事件刚刚平息,另一宗同样反映医患关系困境的“录音门”事件近日又在广州浮出水面。
40多天前,1岁5个月男孩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的一系列波折。
在此期间,男孩父亲因对医生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同时复印孩子病历、检验结果等咨询院外专家。
昨日,小涵仍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ICU病房接受救治,医生表示他的病情已经达到“极其危重”的地步,而小涵的父亲则显得十分疲惫,在儿科病房的病床上堆满他复印的孩子病例、病情记录、检查资料、写给医院的控诉书……
昨日下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动约见媒体,介绍小涵的最新病情,并就小涵父母对医院的一些疑问作出回复。该院儿科主任王波介绍,今年9月21日,1岁5个月的患儿小涵因重症手足口病入院,经过呼吸机通气等治疗10天后,医生认为孩子已达到出院标准,建议出院继续康复治疗,而孩子家属表示不愿办理出院手续,但认为孩子回家更利于休养,便于当月30日在未办理出院手续的情况下,将小涵带回了家。
上海专家参与会诊
王波表示,10月9日,小涵因发热、咳嗽返院,随后相继出现高热、皮疹、肝脾肿大、黄疸、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情况,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孩子病情疑难复杂,对治疗反应不理想。”10月28日,小涵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反应差、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再次转入儿科ICU接受救治。
“现在孩子的病情虽然与前几天相比稍微稳定了一些,但仍极其危重,病情进展十分凶险。”王波表示,经过来自中山二院、珠江医院、广医一院、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八医院专家的会诊,小涵被诊断为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同时还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肺部感染。昨日,上海儿科医学中心王莹教授也来到广州,对小涵进行会诊。
“上午还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突然就进了ICU?”小涵的父亲徐先生说,这是他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地方。徐先生说,他曾拿着孩子的病例咨询院外医生,他们认为孩子的手足口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作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治专家小组成员的王波昨日对此表示,小涵入院时已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比如烦躁、右手持物不稳等,这些都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他表示,重症手足口病虽然只占手足口病患儿的很小一部分,但重症患儿发作十分凶险,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导致死亡。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昨日指出,“活蹦乱跳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经验的医生可能发现父母没有发现的症状。”他同时表示,小涵父亲曾提出质疑的腰椎穿刺术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检查,“医生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你做一项检查,如果发现有神经系统的问题,做这个检查能对病情判断有很大帮助。”
然而,对于医院的这些解释,小涵的父母并没有表示认同,小涵母亲甚至对记者表示“孩子入院时根本没有‘右手持物不稳’的表现”。
医院承认有疏忽之处
此前,医生在让小涵父母签用药的知情同意书时,曾错用了旧版模板,里面有“巨细胞病毒阳性”的字样,让小涵父亲误认为孩子患了巨细胞病毒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发现后进行了更正,而这件事情也让小涵父亲更加不信任医生。昨日,王波在解释这件事情时表示,当时是工作人员疏忽,打印了电脑系统中一个旧的模板,但这件事并没有对小涵的治疗造成影响。
让小涵父母产生不信任的还有另一件事:他们在ICU探视孩子时,发现孩子的尿布上竟有血迹。对此,昨日王波解释说,“经过反复检查,系抢救时导尿管擦伤尿道口所致,调整导尿管并加强护理后未再出现类似情况。”
“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具有争论性的学科,没有百分之百的对和错。”陈运彬昨日通过媒体呼吁患者给医生多一点信任。他说,小涵的父亲全程要求参加专家会诊,并对谈话进行录音等做法,已经超越了“医疗常规”,“本来专家会诊时医生的意见就可能有不同,如果家属在场而且录音,有些观点和看法医生可能就不敢说了。”
读者王女士 希望医生能多一点耐心
2岁女孩蕊蕊的妈妈王女士说,她虽然不能完全接受小涵父亲的做法,但她很理解小涵父亲的心情,“做父母的看到孩子要接受这样那样的检查,真的很希望孩子能少受罪”。她表示,希望医生能多一点耐心,如今一些医生在给孩子看病、开检查单时实在没有什么耐心,“常常是直接拿来一张知情书,我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催我在上面签字,哪怕他们能稍微解释几句,做父母的也会安心很多。”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医学问题上没有输赢
昨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谈及这一事件时表示:“为什么医患要‘战’呢?谁是谁的敌人呢?患者一开始就想到医生要敛财,医生一开始就想到患者要闹事,这样的‘病’如何治呢?希望矛盾恶化的初期,大家共同关注,大家一起讨论,在医学的问题上,并没有谁赢,也不知道谁输!”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科学,谁也不能保证每个病人在穿刺的过程中百分百不出现不可预料的意外,这种意外谁的错?谁来承担后果?医师是应该有一颗对生命敬畏的心,但不应该是揣着如何不被患者讹的心态工作。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谁之过?医师?医师难道不是受害者?”
医务工作者:
感到无奈和惧怕
此次“录音门”事件也让不少医务工作者感到压力和惧怕。“如果你干活时旁边有人在录像,你能安心干活吗?”一位学医的网友昨日在网络上坦言“每次看到这些事,对以后投入这个行业很害怕呢……”另一位护士则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上班,我真想不干了!”而某医院的一位副院长昨日更是直接对记者表示,他已经告诉自己的儿子,“以后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当医生。”
一位中医师则在网上表示:“现在,有些患者实在令医生头痛。认为患者是医生的上帝,治好了是医生应该做的,疗效不佳就无理纠缠。小时候我的父亲行医时从来没有这种现象,患者都十分敬重医生,治好了就是救命恩人!感恩一生。疗效不理想就如实反馈情况,请医生分析调整处方。从来就没有‘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