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成都市多家医院对产妇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产妇会选择将胎盘留于医院。不过,对于胎盘制品的来源监管问题,却呈现出了“真空”状态。
记者特别以网络论坛、电话以及街头随机采访的形式,对曾在或准备在省妇幼保健院、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生产的20位女士展开调查。一初为人母的产妇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产房的医生都告知她们可以自行处理胎盘。“可是我拿那个血淋淋的东西咋办呢?吃我身体的一部分啊,实在克服不了那种心理障碍啊!”结果显示,近九成产妇因不知道自己怎么处理,会选择将胎盘留给医院。
那么,从胎盘原形到药品或生物制品成品的过程中,是否有部门负责监管呢?就此问题,记者也向市卫生局进行了咨询。中医处负责人表示,该处在所有职能中,并没有包含中药管理。“药品管理还是应当由药监部门完成。”该负责人称,对于“紫河车”(胎盘)等中药,他们并没有管理的权限。
随后,记者又与市药监局取得联系。该局相关负责人称,药监局只负责胎盘制品、药品的质量问题,但胎盘的来源他们无权管理,“比如药品是假冒伪劣,我们就能查处,但药品的原料来源无法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