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而后又在垃圾桶内发现被撕碎的病程记录,遭医生抢夺。家属质疑医护人员毁改病案,监护仪不能正常工作,未及时安排转院。院方解释,抢救没受任何影响,被扔护理记录属写错的无效文档,护士由于“害怕”而将其扔至窗外。医生争夺记录碎片,是为防止夹杂的其他患者材料外泄。院方将按法定途径处理此事。
事发经过
1 早晨6时许 小博进入北京航天总医院儿科病房治疗。
2 7时左右 治疗期间,家属称,曾询问“是否到其他医院治疗”,医生告知“留观”。
3 13时8分 小博被送上急救车准备转院。5分钟后,因病情加重返回医院抢救,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4 21时许 家属到医师办公室要求封存病档,后看到女护士从窗户将“护理记录”扔出。(据患者家属)
家属讲述
关于治疗
“医疗条件不足应对病情”
“若早些将小博转至条件更好的医院,可使其获得更好救治。”
家属要求转院未获同意
10余天前起,闫女士发现两岁的儿子小博出现咳嗽、轻喘、间断发烧等症状,送医后被诊断为肺炎。12月9日凌晨3时许,小博喘息加重、呼吸急促,随后被家人送至位于丰台东高地的北京航天总医院治疗。
“进医院时神智清楚,没有生命危险”,闫女士回忆,小博来到医院儿科病房后,当值医生给予点滴和雾化等处理。此后,小博病情未见好转,“喘得很厉害”。
闫女士说,当时曾询问“是否到别的医院治疗”,当值医生回复“留下来观察”。
家属听到医生遭领导批评
闫女士说,当日上午8时许,儿科主任温医生到达医院,察看小博情况。她听到,温医生批评当值医生:“孩子病这么重,为什么不给监测、不打强心针?孩子已经出现心衰了。”
医院出具的《重病报告单》表明,此时小博病情为“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病重,有生命危险”。
闫女士认为,初诊的当值医生未及时监护并采取治疗,导致小博病情加重。
监护仪示数时有时无
闫女士称,医护人员随即为小博安上心电监护仪,并采取打强心针等其他措施。然而监护仪却不能正常工作,“出了故障,示数时有时无”。
她说,曾多次要求更换一台完好的仪器,医护人员一直没换,其间多次修理,但都未完全修好。
12月9日中午12时许,闫女士看到监护仪上的某项数值突然降低,找到医生告知情况,“医生说孩子可能要上呼吸机,但医院这边没有。”
医院提供的《护理记录》显示,12时23分许,医生建议小博转院,但联系八一儿童医院等均无床,决定联系120急救转院。
“你这边治不了,可以早点让我们转走,”闫女士认为,依医院的各项条件和设备,并不足以应对小博的病情。若早些将小博转至条件更好的医院,可使其获得更好救治。
抢救室门5分钟打不开
当日下午13时8分许,经医生陪同,小博被送上急救车。闫女士回忆,车还未驶出医院大门,小博心跳出现异常,病情加重,随即被抱回医院儿科病房抢救室。
“门居然打不开了”,闫女士说,抢救过程中,医生准备外出取物品,但此时抢救室的门出现问题而难以打开,“里面医生出不来,外面医生用钥匙也打不开”。
她说,该情况持续了大约5分钟。情急之下,小博父亲张先生用脚将门踹开。
14时35分,小博因抢救无效被宣布临床死亡。
【院方回应】
“抢救没有受任何影响”
昨日,北京航天总医院医务处才主任对家属提出的种种问题,做出回应。
针对家属所称的“初诊医生处置不当,遭领导批评”一事,才主任表示,暂不了解此项情况,需向当事医生进一步了解。
“监护设备示数时有时无,其实是接触不良”,北京航天总医院医务处才主任说,儿科患者很难像成人一样配合治疗,而本患儿年仅2岁,病情重,又有烦躁的现象,治疗过程中会动来动去,监护仪的触片有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偶尔会出现瞬时的示数消失。对孩子病情的观察不仅仅依赖于监护设备,不会影响对孩子病情的监护和判断。
谈到抢救室的大门一度无法打开时,才主任称,家长当时很着急,可能“度秒如日”,才会觉得时间很长,在开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已经在抢救室中对患儿进行抢救,对抢救没有任何影响。
对于家属所称的“条件不具备,未及时安排转院”,才主任表示,受条件限制,医院目前确实没有儿童呼吸机设备,而患儿病情可能会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医生也将这些情况明确告知家长。根据患儿入院时病情及检验报告结果,当时病情尚不需使用呼吸机。
才主任称,经询问当事医生,家属并未提出过转院要求。
关于病案
“女护士向窗外扔病案”
“当晚,病案材料得以封存。经比对,被扔的材料与封存材料有个别出入。”
12月9日晚上9时许,小博的舅舅闫先生等前往儿科医师办公室要求封存医疗档案。此时,两名民警接家属报警也来到现场。
闫先生说,多次敲门,办公室内均无人回应。他透过门上玻璃缝隙看到,一名女护士正将一些纸张扔至窗外。
“当时意识到,可能是重要材料”,闫先生踹开门后看到,房间内有四五名医护人员,“都已经怔住,没人说话”。
父亲张先生跑到楼下,将4页纸捡回,发现这些纸张是小博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且逐项都有护士签字。
随后,闫先生在该办公室的废纸篓中,发现写着小博名字的多张碎纸片,便将纸片取出,同时大喊,“他们想毁灭原始病历”。
他说,此时有名男医生立即上前,将碎纸片从自己手中抢走。男医生“愣了一阵,犹豫了下”,默不作声,自行又将碎片丢回纸篓。
家属介绍,当晚11时30分许,病案材料得以封存,家属获准将材料复印带回。经比对,被扔的材料与封存材料有个别出入。
“他们这不是心虚吗”?家属质疑,医生救治过程存有不当,应对小博之死负责。医护人员有故意毁改病案等证据嫌疑。“我们只找到4张,如果还有更多的呢?”
【院方回应】
“护士紧张不知该怎么办”
对于“护士扔病案,医生夺病案碎片”的疑问,北京航天总医院医务处才主任表示,确有女护士将纸张从窗户扔出,但那是记录过程中产生的无效废弃文档。
“那些其实都是废纸”,才主任说,抢救过程中难以实时记录。按照规定,抢救结束后的6小时内,相关人员须对记录表进行补充。当日下午,医护人员据实补记抢救病历。任何一位危重病人的抢救病历,都有可能需要补记或修改,因此会产生废弃文档。
才主任称,当日下午5时30分前,小博的病案材料已交到病案室归档。当时感觉家属情绪激动,该名年轻护士十分害怕、紧张。听到家属敲门,“拿在手里的纸,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一着急就开窗扔出去了”。
才主任表示,家属在纸篓内发现的材料碎片,属废弃的无效文件。由于纸篓内可能还有其他患儿的废弃材料,若小博家人带离,会导致他人信息外泄,故医生上前抢夺。院方并未故意篡改、毁坏病案材料。当晚已将全部病案封存,并提醒家属复印一份带出。无论家属选择何种途径,院方都会积极配合家属按法定途径处理此事。
进展
家属报警要求立案调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昨日上午,由于认为医护人员扔掉、抢夺病案材料,有毁灭证据材料的嫌疑。家属报警求助,要求警方介入调查此事。
东高地派出所民警称,须由相关医疗鉴定机构开展调查,被扔纸张被定性为证据,相关人员确实故意破坏,才会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其责任。家属可至派出所做笔录,是否立案尚需核定。
昨日21时许,家属称,已到派出所做完相关笔录,警方是否立案尚不确定。
前日上午,家属向丰台区卫生局反映此事。至昨晚,家属不满院方态度,双方尚未展开商谈。
说法
补记病案较为常见
家属捡回材料主要为小博《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的第7页。与已封存材料对照,该页13时24分时记录栏目中,捡回的材料里多出“静点顺利”四个字,同时多出13时31分、13时33分和13时45分的记录。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儿科医生说,“静点顺利”是指输液过程正常,未出现破针等情况。该项情况并不是主要的病情状况,一般不会成为患者死亡的原因。此情况未作记录,不会影响医疗鉴定结果。
该医生介绍,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肯定无暇顾及实时记录,事后及时补记即可。
他说,工作中确实会出现因写错等情况产生的废表,最终应以归档存放的材料为准。对于废弃材料如何销毁处理,目前没有统一规定,依各医院实际情况而定。“但直接从窗户扔掉,确实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