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孩子感冒进医院,没接受任何检查,就收到一纸让人心惊胆战的病危通知书。有患者质疑,到底怎样的病情可以下病危通知?有没有统一的标准?草率下达病危通知,难道是医生想推卸责任?
孩子感冒被下病危通知,三天后却康复
家住渝北区两路镇胜利路碧津园的周航先生说,2009年12月25日晚,三岁的女儿感冒发烧,夫妇俩将其送往某医院。看病的医生只摸摸女儿的额头,瞧了瞧女儿的舌头后,便拿出几张表格填写了女儿的名字等资料。
“发烧好久了?比较厉害哟,需要留院观察,家属签个字。”医生一边说一边将表格递给他。“啥子,恁个厉害呀?”周航称,妻子一看是病危通知书,顿时傻了。
见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忐忑不安的夫妇只得按照医生的吩咐,到相关科室办理手续。第二天一大早,女儿的外婆赶到医院,听说外孙女病得下了病危通知书,顿时血压升高,险些昏倒在医院。结果,第三天上午,女儿的病情大大缓解,很快就出院。
“病危就意味着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周航认为,病危不是一般的病情,家属、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医生更应格外谨慎。周航怀疑,个别医生草率下病危,是想发生意外可推脱责任。
一纸病危通知 或是赚钱工具
在医生看来司空见惯的病危通知书,对患者而言却是意义不同。家住大渡口区九宫庙的陈女士说:“多数患者看到病危通知都会害怕,你想,都病危了,还不是一只脚跨进鬼门关了啊。要么意味着不惜血本花大价钱治病,要么就该准备后事了。”
家住渝中区七星岗的罗先生说,家中二老住院时都曾被下过病危通知,感觉一下通知,看病的钱就得翻番,各种检查铺天盖地。他担心,一些医生借病危通知吓唬病人,趁机开大处方赚钱。
病危通知不是医生挡箭牌
“病危通知书只是一个与家属沟通的告知文书,一些家属和医生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儿童医院医务处黄志处长说,病危通知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可能复杂,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其次,告知其他医护人员,让他们重视患者。
西南医院急诊部刘明华主任称,病危通知并不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选用药物和器械。若病情急重,花费才会增多。
二人均表示,病危通知不能成为医生推脱责任的挡箭牌。如果属医院抢救不及时,或没有尽到救治责任,导致死亡等医疗事故发生,病危通知起不到任何推脱责任的作用。家属不要过分担心,造成心理恐惧。
下达病危通知 没有统一标准
1月20日,记者调查重庆市内多家医院后发现,医生下病危通知并非稀罕事。
西南医院、新桥医院急诊部医生称,大多急诊病人入院时,病情不稳定,医生就会下病危通知书。儿童医院医务处黄志教授告诉记者,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快速,有的表面上看似感冒,实际有肺部感染,可能危及生命,该院的急诊科、新生儿科、骨科等科室,都是病危通知书的高发区域。此外,手术患者也容易收到病危通知。
记者了解到,只要有处方权的医生都可以签发病危通知书,但病情到了哪种程度才能下病危,没有统一标准,在医生看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病情,主要看不同医生的认识和把握程度。
- 上一篇:中国心血管病高发群体是医生
- 下一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出基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