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外资和内资共9家制药公司的13种特效药物(下称“特药”)正式纳入青岛特药救助药品清单,这也是自2012年青岛市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政策以来,二度公布特药救助药品清单。政府、药企和患者形成的三方共担机制已成为大病医疗救助未来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研究定价和市场准入的业内专家葛凡表示,“随着发改委对药品定价权的松绑,地方的自主性会越来越高,自主权也愈来愈大,可以根据当地的支付能力开展谈判。制药企业逐个省市去做工作确实很艰难,但这样一来,机会也是越来越多的。”
近些年来,多地开展了针对高价特药的准入谈判,江苏、浙江等省也在推动这类谈判的进行。但与普遍理解上的报销制度不同,青岛进行的大病救助,其报销特药的资金并不来自医保,而是来自市政府专项资金,社保部门只负责谈判与经办。在高价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已被特药企业认为是“一种绝佳的市场准入机会”。
既幸运,又重要
据悉,此次签约的9家企业包括辉瑞、先声、西安杨森、罗氏、礼来、默克雪兰诺、浙江贝达、健赞等在内的研发型企业。与上一批情况近似,高价肿瘤治疗药物依然是入选焦点。本轮清单中,如辉瑞的赛可瑞、罗氏的美罗华、西安杨森的类克、默克雪兰诺的爱必妥、先声的恩度、贝达的凯美纳都位列其中。
对于外界热议的“青岛模式”,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使得参保者因病致贫。只有在基本医保制度之上再建立起大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才能保证患此类疾病的参保者得到治疗,避免因病致贫。”
被纳入特药目录的药品都能获得较大比例的报销。以爱必妥为例,其作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抗肿瘤产品,通过加强管理共付环节,限定支付人数上限,使得政府的财政资金(医保基金)实现基金可控,患者个人自付一小部分,从原先30余万元降至6万元左右。与此同时,相关企业携手慈善机构,通过赠药形式进一步降低患者自付比例。
另据了解,青岛市的社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即全市810万城乡参保人统一按照“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大病医疗救助”三层保障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农村地区的参保人也将享受大病救助。
- 上一篇:苯丙酮尿症终入农合医疗大病保险
- 下一篇:给CFDA关于罕见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