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竞争各种压力的上升,很多人的心理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都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那么,你知道自杀是何心理吗?
近日,一则大学生与网友相约自杀身亡的新闻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灰色群体——网约自杀群。他们以自杀为主题建立QQ群,讨论死亡,相约共赴死亡,甚至有网友为轻生者出谋划策,提供自杀攻略。
有心理专家指出,现实中有抑郁或自杀倾向的人,通过这种QQ群聚集会将负能量扩大,促使一些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把潜在的隐忧变成现实悲剧。面对悲剧,不少网友在唏嘘的同时不禁发问:“怂恿他人自杀是否构成犯罪?”“为轻生者出谋划策,传授自杀方法是否构罪?”“网络平台承担法律责任吗?”对此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专家。
怂恿他人自杀是否构罪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自杀所涉及的罪名只有故意杀人罪,怂恿教唆他人自杀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罪名对其界定,所以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认为,在QQ群、微信群里交流自杀方法的,有大量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及精神类疾病的网友,怂恿教唆他人自杀、提供自杀方法等势必对其自杀念头的产生、自杀行为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应该从法律上进行一定的干预,但不一定非要从刑法上追究责任,也可以从治安及社会管理方面追究。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小彪则认为,对于怂恿自杀行为需要分情况而定:怂恿已有自杀决意的人自杀,只是强化自杀者的决意,死亡结果系自杀者的自由意志,不宜认定为犯罪。但是如果自杀者属于不能理解死亡意义的儿童或者精神病人,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如果怂恿尚无自杀决意的人自杀,属于教唆自杀,怂恿者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对于成立犯罪的教唆自杀,实践中多被认定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也就是说其法定刑为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传授自杀方法是否构罪
阮齐林认为,刑法就“传授犯罪方法”明确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对于“传授自杀方法”,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而且自杀群里交流的烧炭、跳楼、割腕等方式并不能界定为杀害他人的犯罪方法。
对于上述观点,陈小彪持有不同看法:“出谋划策传授自杀方法者存在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为他人的自杀提供条件,对自杀者的死亡结果起着帮助作用,对死亡结果具有原因力,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陈小彪指出,在实践中,传授自杀方法通常属于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因为自杀者是具有自杀决意的,自杀行为是自杀者的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
网络平台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网络平台的法律责任,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颖认为,腾讯公司为不特定的公众提供社交网络平台服务,在其申请QQ账号、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前,腾讯公司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并将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写入协议中,获得用户同意后才提供相关网络社交平台服务。但其是否承担民事责任,需要根据与用户订立的服务合同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建议提供网络社交服务的平台公司发现‘自杀’等关键词高频率出现在某聊天群时,及时告知相关法律规定,并提供一定帮助线索。”朱颖举例说明,现在在百度上搜索“我想自杀”后,会弹出一个心理救助窗口,建议QQ等社交网络平台也设置这样的功能。
朱颖认为,网络监管的基础和前提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的自由交流与开放宽容的网络环境是网络治理的前提,除非涉及国家安全、个人生命与重大财产利益,网络监管的限度也是值得考量的一个方面。
常见的自杀心理
1、厌世感
怀才不通,忍辱负重,屈服于外界压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又无力抗争,自感“低人一等”,失去学习成生活乐趣,把自己看成“多余的人”,为度日如年而自杀。
2、极乐感
择偶受干扰,不能爱自己所爱,或婚后婚烟不美满,或第三者涉足家庭,为与第三者共同实现“生不能成夫妻,死同穴”的“极乐世界”而自杀。
3、罪孽感
平时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罪行累累,深知法网恢恢,罪责难逃。为了逃脱惩罚畏罪而自杀。
4、冲动感
在家庭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叔伯之间,或在工作单位同志之间和社会的邻里之间,由于争吵怒气难消,尤其自感“吃亏”,“气不过”,由于一时感情冲动丧失理智而自杀。
5、失落感
自尊心人人皆有,尤其对于一向“广播有声,报纸有名”的名人,倘若屡遭挫折,名落孙山,容易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极端的自尊心也可能驱使他自杀。
6、从众感
一些平日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的青少年团伙,一旦为者产生邪念,其他成员极易言听计从,盲目从众而自杀。
如何预防自杀
1、注意观察
自己多留意多观察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情绪有问题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可以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比如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按时吃饭、按时饮食,睡觉也要保证睡眠充足,尽量不要熬夜。
2、学会释压
做好压力管理,比如工作怎么样管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生活不只是工作,给自己娱乐的时间。
3、学会倾听
善于聆听孩子关于学业压力繁重、家庭沟通不畅、同学情感问题处理不当,尤其是陪伴他面对发性伤害事件,父母是孩子最后一道情感干预屏障,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渎职失位,那代价就是追悔莫及。
- 上一篇:压力大怎么办 三招轻松减压学会管理情绪
- 下一篇:花季少女自扎胸部 青少年为何会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