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2013年出版的《迷走·神经》短篇故事集中被总结为“城市迷走症”,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表现出的迷走生活状态。
“城市迷走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发呆、白日梦、大脑短路、极度紧张等。细心的网友也给大家在网上总结出了很多具体的实例,如在办公室面对电脑发呆时,被老板喊醒结果打翻茶杯;地铁乘了相反方向,但是忙于刷微博过了四站才发现;只记得对方的英文名、微信名、微博账号,但想来想去想不出他真名叫什么;在电梯里等了足足56秒,电梯一动不动才发现根本没有按楼层键……
其实,“迷走”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与人脑的思维活动是紧密联系的。1967年,认知心理学家的创始人之一奈塞尔提出思维的两重性,即一种思维是有意的、有效的且目的明确的;而另一种思维是丰富的、杂乱的和无效的,能在无意识或不自觉的情况下产生。处于“迷走”状态的人们,其当时的思维活动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是不自觉的出现的。有认知神经科学家提出,“人们仅在近5%的认知活动中是有意识的。因此,我们大多数的决定、行动、情绪和行为都取决于超出意识之外的那95%的大脑活动。”
有学者提出,“城市迷走族”是网络时代特殊的产物,是过分依赖虚拟网络的体现。在网络上很活跃,可现实生活中却很冷漠;任何问题都希望网络给出答案等。这样长期过度依赖网络不但影响人的识记能力,也让都市中的人群经常表现出迷走的生活状态。
“迷走”的瞬间基本上无害,在喧嚣的城市中,偶尔的“迷走”,可以让我们躁动的心,找到安静与祥和的栖息地,甚至可以迸发出某种创造的灵感。但是,当它分散你的注意力的时候要引起重视,应该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去避免悲剧的发生。
- 上一篇:洗手、散步让人快乐
- 下一篇:男性成为父亲后大脑发生的5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