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新闻 > 媒体评论 > 正文

抗生素滥用毁掉中国一代人 八成病人无需使用

2011-10-21 13:53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近日,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

抗生素滥用 四环素牙 卫生部

  近日,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

  除了经济利益,抗生素滥用还来自于病人的压力以及医生的用药习惯,更多种类抗生素的全民式滥用,留下的就不再只是如同“四环素牙”一样的简单印记,而是催生了具有强耐药能力、医生对它几乎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抗生素滥用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如何遏制这种乱象已不容忽视了!

  卫生部官员称抗生素毁掉一代人 8成病人无需使用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永红教授2007年与同事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除出口约3万吨外,在国内使用18万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在所有药品消费量前十位中,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等占去半壁江山。

  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另外,口服的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也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

  同时,在我国,儿科也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北京儿童医院杨永弘教授介绍,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近1万人次,其中三分之一的孩子需要输液,而输液就有抗生素。据200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

  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 滥用加剧细菌耐药性产生

  据统计,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的10倍。调查发现,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还不到20%。如此严重的滥用药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在无形中埋下了抗药性的“祸根”。

  每年每人挂8瓶水,抗生素滥用成习惯?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些医生以“只开贵的,不开对的”为原则滥用抗生素。医药厂也为追逐最大的利润“主攻”抗生素生产。目前的药品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强势的抗生素市场,服用抗生素是最便捷和不可回避的手段。

  抗生素“超量”谁之过?

  治理抗生素超量使用,应该首先规范好医生的行为,要用可行的制度作严格的规范,制度要有高压线的威力,否则,折腾过后会让医生更加“出格”。

  除了医生谋利益之外,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寻求“保险”。笔者曾经和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医生康凤英聊过,她坦言,有的医生确实为了利益而开大药方,但是,有的时候,病人家属不理解,动不动就到医院闹腾,这倒逼医生不得不上“狠药”,保证最大的安全。当然这个“安全”是摆脱万一出现纠纷的法律安全,而不是生命意义上的安全。

  由此,减少继而杜绝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需要医生和病人家属共同努力。医生有制度约束,靠医术服人,同时,病人家属多给医生理解和支持,必要的充分支持,不能医治前甜言蜜语,治后出现不良后果就破口大骂。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

  抗生素滥用成灾是利益驱动还是庸医太多?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些医生以“只开贵的,不开对的”为原则滥用抗生素。医药厂也为追逐最大的利润“主攻”抗生素生产。目前的药品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强势的抗生素市场,服用抗生素是最便捷和不可回避的手段。

  无论是经济利益驱使,还是医生的用药习惯,都不能成为抗生素滥用的理由。单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恐怕也难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医药改革和规范医药市场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才可能改善现有局面。

  国内抗生素滥用调查:被视为万能药 占医疗费五成

  实际上,抗生素并非百姓所认为的包治百病,以生活中抗生素乱用最多的感冒发烧为例,专家表示,90%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只需注意休息、多喝水、服用适量的维C片就可以痊愈。

  10月底,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显示,79.4%的居民有自备抗菌药物的习惯,75.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有炎症或感冒发烧时,会自行服用抗菌药物。

  中国抗生素滥用 “史上最严”管理办法将实施

  上月,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集意见,和4月第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据预计,今年内该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

  抗生素滥用背后存利益链条 监管整治需各方合力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还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抗生素过度使用造成的占40%。根据我省2010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来看,对三种及以上药物的耐药性细菌正逐年增加。

  卫生部称医院滥用抗菌药物将被重罚

  记者昨日(17日)从卫生部获悉,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目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已有所规范。他表示,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处理和惩罚力度将会加大。

  “抗生素”使用设明确限制 山西省直医疗机构均立"军令状"

  如果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加控制,随着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将来患者可能面临无药可医的状况。为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近段时间以来,省内各级医院不断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10月11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业已与如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儿童医院、省心血管病医院、省眼科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等省直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责任状》。“责任状”明确规定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严格做到6方面的要求。

  必须彻底斩断滥用抗生素的利益链条

  因此,改变国内医院抗生素使用乱象,不仅仅是发一个文确定一个抗生素使用比例的问题,而是应该从明晰滥用抗生素医生和医院将面临什么样的处罚、在是否使用抗生素的选择方面,医生和医院分别有多大的自由抉择权,一旦发生医疗事故纠纷,该如何维护患者和医院的利益,各种复杂利益链条和责权利的界定,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出一个详细可行的条例或者规定来统一约束目前抗生素滥用的行为。

  再不可“大手大脚”用抗生素

  历史上严重感染曾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抗菌药物的出现几乎一下子把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十多年。但这一资源宝库不可滥用和透支。华山医院医学教育中心主任、卫生部合理应用抗菌药监测中心专家顾问、上海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永信指出,“抗菌药的滥用,不但浪费卫生资源,影响疗程,还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增加病人的不良药物反应。”

  来源:新华社会

  • 女人皮肤全身发黄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需要先完善肝部检查,包括肝炎病毒谱,肝胆脾彩超,肝脏功能和血常规,贫血方面主要查血常规还有贫血三项,如果都没问题的话可以补充多元维生素,加上归脾丸口服。

  • 手气会不会蔓延到全身各处

    虽然有传染性但是用过药之后传染力会明显下降,经过治疗治愈之后就不再有传染性,常用的治疗手气的药物有盐酸特比奈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或是部分中药比如复方酮康唑软膏等。

  • 地屈孕酮片吃完会腰酸吗

    治疗可以改变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过久,局部可以做做热敷理疗,如果痛的严重,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塞来昔布胶囊治疗。

  • 停经多久开始补雌激素

    雌激素常用补佳乐,检查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了,再后半段加上黄体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 外阴痒会传染头皮痒吗

    这种情况可以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比如氟康唑片或是伊曲康唑胶囊,外阴这里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头皮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洗头。

  • 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怎么办

    多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可以药物治疗,局部 热敷,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不要着急。

  • 在部队里得了甲沟炎

    这个病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或者是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的话加上口服的抗生素比如头孢克肟片。如果反复发作而且没有好的缓解办法可以把指甲给拔掉。

  • 咯血病人禁用哪种止咳药

    如果出现咳血要及时就医治疗,检查一下原因,如果咳血不要选用镇静或者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Q胃痛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邹玲婷主治医师

A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吃凉食凉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油腻过大的食物和油炸食品。可以服用一些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热敷一下腹部。...[详细]

Q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

王富主治医师

A

这样的情况可以到当地医院的骨科就诊治疗。建议你可以先考虑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局部热敷或者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配合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说双氯芬酸钠或者是布洛芬胶囊来看看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再考虑到医院就诊治疗就可以了。...[详细]

Q治疗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药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如果灰指甲比较少你可以先外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治疗,但如果长的太多,或是亮甲治疗效果不好,你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是盐酸特比奈芬片治疗。...[详细]

Q脚后跟长骨刺吃什么钙片好

王富主治医师

A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限制过多的走路以及跑跳,爬山等活动,尽量的穿宽松,舒适,柔软的厚底鞋子,避免鞋底过硬过薄,晚上可以多用热水泡脚,这样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的预防症状的发作。...[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