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朝阳学校的校园内弥漫着不安的气息。部分师生陆续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情况迅速引起校方高度重视。学校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将不适师生送往医院诊断治疗。截至当晚22时,共有138名师生在院留观治疗,所幸均为轻症。面对如此规模的集体不适事件,无疑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再次敲响了警钟。
一、事件经过与应急响应
1. 事件发生与初步响应:9月12日上午,兖州区朝阳学校部分师生开始陆续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学校在发现情况后及时动应急预案,迅速将不适师生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这表明学校具备基本的应急意识,能够在事发初期采取正确措施。
2. 官方通报与数据更新:根据兖州区联合处置工作组的通报,截至9月12日22时,在院留观治疗人数为138人,且均为轻症。官方通报也承诺将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3. 家长反应与现场描述:有家长在12日上午11点左右接到学校老师电话,告知其孩子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随后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医。家长描述医院就诊学生人数很多,至少有上百人,症状基本都是上吐下泻,涉及从小学到初中多个年级段的学生。
二、可能原因分析与专业解读
1. 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根据师生出现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且呈聚集性特点,食物中毒是怀疑对象。食物中毒通常因食用被细菌、病毒或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学校食堂或周边摊贩的食品储存不当、加工过程不规范都可能是诱因。
2. 感染性肠胃炎不容忽视: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性肠胃炎极易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这些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接触被污染的表面传播,与食物中毒症状相似,但传播方式不同。
3. 其他可能原因:虽然概率较低,但环境因素(如新装修教室甲醛超标、通风不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如考试焦虑集体发作)也可能引发集体性不适,需要调查组全面排查。
三、校园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管理启示
1. 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供应制度,确保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加强食品原料采购与贮存、食品加工、餐饮具消毒等各环节的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每餐的饭菜应留样250克并在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以便追溯调查。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学校应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保护现场并保留样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同时迅速将患者送医救治。
3. 加强日常预防与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落实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同时要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定期对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
结语
从兖州朝阳学校138名师生突发腹痛呕吐的事件经过与应急响应,到事件可能的原因分析(食物中毒、感染性肠胃炎等),再到由此凸显的校园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校园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完善的应急预案、严格的日常管理和持续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此类事件的关键。正如相关部门所强调的,只有将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真正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