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凉山一名青年男子在户外活动时,被一只蜘蛛咬伤背部,随后出现剧烈腹痛、呼吸急促、四肢麻木等症状,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全球罕见的“怪肥腹蛛”咬伤。这是四川首例经医学实证的“怪肥腹蛛”致伤病例,引发公众对这种神秘毒蛛的关注。
怪肥腹蛛:隐秘的“黑寡妇近亲”
怪肥腹蛛(学名: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 类似种)是球蛛科寇蛛亚科下的罕见物种,与臭名昭著的“黑寡妇”蜘蛛同属近亲。其体型较小,成年体长仅约1厘米,雌蛛腹部通常呈现暗褐色或黑色,带有不规则的浅色斑纹,雄蛛体型更小且毒性较弱。与黑寡妇蜘蛛的显著区别在于,怪肥腹蛛的腹部斑纹更分散,且毒性成分略有差异,但两者均能通过毒腺注入神经毒素,攻击人类神经系统。
寇蛛亚科蜘蛛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但怪肥腹蛛在我国极为罕见,此前仅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零星记录。它们偏好隐蔽环境,常栖息于石缝、枯木或堆放的杂物中,夜间活动频繁,因此人类意外遭遇的概率较低。
被咬伤后:从剧痛到全身症状的连锁反应
怪肥腹蛛的毒液含有多种神经毒素,可阻断神经信号传递,引发剧烈反应。据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艾骏麟介绍,患者被咬后30分钟内即出现症状:
局部反应:咬伤部位红肿、灼痛,可能形成水疱或溃疡;
全身症状:腹痛如刀绞、肌肉痉挛(尤其是腹部和背部)、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四肢麻木;
严重风险:儿童、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横纹肌溶解,甚至危及生命。
此次案例中的患者因及时就医,经抗毒血清治疗和对症支持后康复,但若延误治疗,毒素可能持续损伤神经系统,留下后遗症。
如何避免被怪肥腹蛛咬伤?
远离高危环境:清理家中杂物堆、地下室和花园角落,避免蜘蛛筑巢;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脚,减少皮肤暴露。
夜间防护:蜘蛛多在夜间活动,露营或夜间劳作时需使用头灯,并检查帐篷、鞋袜内部。
谨慎处理物品:搬动石块、木材或清理旧物时,戴厚手套并轻拿轻放,避免惊扰蜘蛛。
被咬后应急处理: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用冰袋冷敷减缓毒素扩散;切勿挤压伤口或用嘴吸毒,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蜘蛛种类。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自然界中潜藏着许多未知风险。尽管怪肥腹蛛咬伤极为罕见,但了解其习性、症状和防护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共处。若在野外遭遇不明蜘蛛,保持距离、避免触碰,永远是最安全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