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61岁的吴先生因为突发高烧、神志不清,被家人紧急送医。体温一度接近40℃,经检查发现,他感染了猪链球菌,并因此引发脑膜炎。医生通过腰椎穿刺确诊病因后,及时对症治疗,才使他脱离危险。令人吃惊的是,吴先生患病的原因很可能与他长达30多年吃猪肉刺身的习惯有关。
医生提醒,猪链球菌是一种可以通过破损皮肤、口腔黏膜甚至消化道进入人体的致病菌。一旦感染,不仅可能引发脑膜炎,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尤其在处理食材时,生熟分开也至关重要。
那么,吃生猪肉为何会引发脑膜炎?猪链球菌到底是什么?这种病菌有多危险?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下面一一为大家科普。
什么是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全称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猪体内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肠道和生殖道中。对于猪来说,它可能导致肺炎、关节炎、败血症等疾病,而对于人类来说,这种细菌也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
皮肤破损接触猪体液或生肉;
处理猪肉时意外割伤或擦伤;
生食或半生食猪肉。
一旦感染,轻者表现为发烧、乏力,重者可能导致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
生食猪肉为什么容易感染?
猪肉中可能携带多种病原菌,包括猪链球菌、弓形虫、旋毛虫等。通常经过高温烹饪可以将这些细菌彻底杀死。但如果猪肉没有熟透,尤其是“夹生”“半熟”“刺身”等吃法,就相当于直接把活菌吃进了肚子里。
在吴先生的案例中,他虽然多年未发病,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只是感染时机未成熟。一旦免疫力下降,或者细菌数量足够多,就可能突破人体防线,引发严重后果。
猪链球菌感染有哪些表现?
猪链球菌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尤其容易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主要症状包括:
持续高烧(体温超过38.5℃)、头痛、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耳鸣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发展为败血症、休克、死亡。
有些患者即使痊愈,也可能留下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如何预防猪链球菌感染?
为了降低感染猪链球菌的风险,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1.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外出用餐,尽量不要尝试“猪肉刺身”或“夹生肉”等吃法。猪肉必须煮熟煮透,内部温度应达到70℃以上,才能有效杀死致病菌。
2. 生熟分开处理食材
处理食材时,生肉和熟食要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
3. 处理生猪肉时注意防护
尤其是家庭主厨、屠宰场工人等高风险人群,操作时应戴手套、注意防止划伤和破皮。一旦有伤口接触生猪肉,应及时清洗消毒。
4.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勤洗手,做饭前清洁双手;厨房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燥和卫生。
5. 增强免疫力
日常保持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适当锻炼,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几率。
吴先生吃猪肉刺身的习惯虽然持续多年,却在不经意间为自己埋下了健康隐患。幸运的是,他就医及时,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但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口味偏好”都是安全的,特别是与“生肉”相关的饮食习惯,更要三思而后行。
生吃猪肉,看似只是图个鲜嫩,实则暗藏健康风险。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危险饮食方式,遵循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来说,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