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武汉的李女士向媒体讲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经历:她家中四位成员在短短一年半内相继被确诊癌症。李女士和母亲先后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医生认为这与家族遗传有关。而她的公公患上了口腔癌,婆婆则确诊乳腺癌。李女士表示,家中多位亲属也曾患癌,家族病史令人担忧。
这一新闻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也让很多人开始思考:癌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否真的会遗传?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癌症?
为什么人会得癌症?
癌症,通俗来说,就是身体里的某些细胞“失控生长”。正常的细胞会按规矩分裂、生长、老化、死亡。但癌细胞却像“闹事的坏分子”,不停地复制自己、不听指挥,甚至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导致这种“失控”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基因突变:细胞里的DNA发生变化,可能是自然老化、外界刺激或家族遗传导致的。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等。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污染空气、有害化学物质、辐射等。
慢性炎症:比如长期口腔溃疡、胃炎、肝炎等,都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HPV病毒等,与肝癌和宫颈癌有明确关系。
癌症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叠加的结果。
哪些癌症可能与遗传有关?
很多人会问:癌症会遗传吗?答案是,一部分癌症确实存在遗传倾向,但不是所有。
所谓“遗传性癌症”,并不是癌症本身传给下一代,而是增加患癌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多个亲属患某种癌症,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几率也会相对升高。
以下几种癌症被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乳腺癌:尤其是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明显增高。
卵巢癌
结直肠癌: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甲状腺癌:特别是髓样甲状腺癌,有明显家族聚集性。
胃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某些家族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发病风险。
不过,遗传只是风险之一,真正是否会患癌,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癌症家族史?
如果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中有两位以上罹患同一种或相似类型的癌症,就需要引起注意,可能存在遗传风险。此时建议:
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
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提前制定个人的体检和筛查计划。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
虽然癌症无法百分百预防,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患癌风险。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每个人参考:
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主要元凶,如肺癌、口腔癌、喉癌等。饮酒过量也与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有关。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长期熬夜会影响免疫系统,增加体内炎症水平。
健康饮食
少吃腌制、油炸、烧烤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均衡摄入蛋白质和粗粮。
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与多种癌症有关,如结直肠癌、子宫癌、乳腺癌等。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感染
如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能有效预防部分病毒相关癌症。
定期体检和癌症筛查
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早筛查,如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肠癌等。
远离有害环境
尽量减少接触装修污染、雾霾、有毒化学品等。
李女士一家接连确诊癌症的经历令人心痛,也提醒我们:癌症离每个人都不遥远。它可能和遗传有关,也可能是生活方式、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风险,做好预防,是我们能为自己和家人做的最实在的事。
身体的健康,不能靠运气,更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