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有一项新兴的研究曾发现18个月大的儿童即使在未被指导的情况下也有意愿帮助他人的。许多人认为这是人类具有先天利他倾向的证据,不过最近一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已发布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则指出,这些儿童可能只是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巧妙的引导才展现出了慷慨行为,意味着利他行为是个体获得的经验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固有的。
新研究的主要作者表示,人们有时不能理解某些微妙的体验经历能够让利他行为之类的倾向变得旺盛,因此觉得这是某种“先天”的特性。他承认这次的发现可能引起一些争议,不过按他的话说这种争论是良性的。为了调查06年研究所提出的效果,科学家们召集了34名学龄前儿童来模仿这项研究,他们在与儿童聊天的同时不停前后滚动一个球和这些儿童玩耍,然后故意弄倒一个物体以观察儿童是否愿意将它捡起。
研究人员将这些儿童分成了两组:在第二组中成年人与儿童在聊天的同时各自玩自己的一个球,而不是共用一个。结果显示与成年人共用球的儿童愿意帮助捡起掉落物体的比例是另一组儿童的三倍。
据研究作者介绍,儿童总是在不断观察各种社交线索,研究情境中涉及了非常显著的一条,即“这个人跟我玩是不是因为他关心我?”这样的暗示,一起玩球的行为传达了一种亲密的信息,因此儿童也会给出善意反应。所以如果你想培养子女的利他倾向,研究人员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以身作则。(实习编译:陈鹭榕 审校:黄志伟)
- 上一篇:益生元或有益于减轻焦虑
- 下一篇:新型脊髓植入物为瘫痪病人带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