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的全科诊所尚未开业,春雨医生的线下诊所已经落地。5月7日,春雨医生宣布,于全国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为用户提供O+O(online+offline,线上加线下)全流程医疗服务。
首批25家春雨诊所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等5个城市。按照规划,到2015年底,春雨诊所会在50个城市布局,诊所的数量将达到300家,私人医生服务将是今后春雨的重点业务之一。
春雨医生CEO张锐对财新记者表示,签约医生均为三甲医院副主任及主任医师,采取私人医生年费制度,服务卡有效期一年,现价为980元/张,诊断不额外收取费用,并支持部分药品医保报销。
去年以来,卫生行政部门对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等划定了极高的门槛,基本将互联网企业排除在外。移动医疗企业随后纷纷表态仅仅做的是咨询业务,不涉及实质性的诊疗。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春雨很难靠一次只收入“三块、五块”的在线咨询获得资本预期的可观收入,这恐怕也是其不得不转入线下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另一家互联网健康企业丁香园早在去年9月就透露了开办全科诊所的规划,更有意挑战“莆田系”。丁香园表态将先在杭州开设全科诊所,为愿意多点执业的医生提供服务平台,让医患双方在线下完成就诊过程。不过,其诊所目前还在走审批流程。
用互联网调配“流动的医生”
目前,有意离开体制开诊所的资深医生日渐增多,而开实体诊所也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另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丁香园线下诊所久未落地,据其创始人李天天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线下诊所还在执照审批阶段,具体要看政府的审批进度。
微博红人“急诊女超人”于莺也曾打算办自己的私人诊所,但在筹备近一年之后,于莺放弃了这一设想,具体也和行政程序上的审批难题有关。
春雨通过与医院合作,可以绕开牌照难题。春雨诊所采用“轻资产”模式,即合作医院提供闲置资源,包括场所、硬件设备等,春雨通过网络调配提供医生及服务。“我们选择的合作医院本身就是牌照齐全的,部分也有医保覆盖,所以我们的诊所也不存在牌照上的问题。”张锐解释。
简单而言,医院仅提供一个符合春雨要求的诊室,春雨提供的是流动的医生。对春雨方而言,“轻资产”模式成本低,且避免了行政程序的阻碍。“我们只需要设置门槛,与每一个有闲置资源的医院谈合作模式就可以了。我们自己不养医生,线下诊所医生也不是全职,我们通过互联网模式调配医生资源,保证服务。”张锐解释说,线下诊所采取预约制,春雨方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医生资源调配。
同时,医院为流动的医生提供了合法的多点执业场所,按照多点执业的规定,医生第二执业地点也必须具备行医资格。“医生是流动的,我们会为用户安排就近合作的诊所,方便用户就医。” 刘成平表示。这也意味着,医生的流动性会非常大,按照一名医生为20名用户服务来算,很可能一位医生会在多个诊所服务。
合作医院通过春雨有望盘活闲置资源。“医院之所以愿意与春雨合作,是因为目前的诊疗过程当中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通过O+O模式,完成线上健康档案-线上咨询分诊-线下就医更合理的流程,实现医院-医生-病人的精确匹配,能够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中国产科医院联盟副秘书长马国民介绍。
在合作过程中,医院并没有直接收入,医院主要期望春雨能带来患者导流,通过后期的医疗服务获得收益。“愿意与春雨合作的医疗机构非常多。”张锐坦言:“医院还要给我钱。”
在线私人医生首诊
事实上,春雨正在布局的私人医生服务模式有些类似卫生部门推行的社区首诊制度,只不过首诊医生是通过互联网来沟通。具体则是指每一个用户都将配备一位线上私人医生,帮助用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实时在线监测日常数据,并在用户需要线下就医时帮助用户转诊至线下诊所,用户在诊所完成诊断、治疗后,线下医生回归线上与患者保持持续沟通,直至患者康复。
这意味着,用户在线上咨询和线下诊所问诊的环节,都将包含在服务包收费之内,只有买药和入院治疗环节将进入正常的医疗流程,在医院里完成。“大多数情况下,日常生病是不需要去医院的,在线上咨询就可以完成,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线下诊疗,私人医生更大的意义是为用户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可信任的医生。” 来自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的王明轩医生对财新记者表示。
“国外的私人医生长期陪伴用户,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并且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帮助他去预防疾病,这种服务在中国是完全缺失的,但中国人需要这样的帮助,这也是我愿意加入私人医生的原因。”王明轩医生表示,他目前在春雨私人医生平台管理超过20个病人。
私人医生模式也使医生从中受益。张锐表示,按照这个目标,每个医生管理的患者为200人左右,按照某款私人医生产品的价格3000元,医生可以从中获取60万元的收入。
按照春雨的构想,6月,春雨将推出针对个人用户的“私人医生”,会有针对孕期、幼儿、日常等多类别服务,并形成以科室为单位的“服务包”,医生可针对擅长的领域,认领相关服务。“我们是不跟医生分成的,全部的钱给医生。” 春雨医生CMO刘成平说。
张锐称,目前,春雨移动健康已拥有5800万激活用户量,10万名签约医生,1万名活跃医生,其中2000名医生来自三甲医院,每日健康问题咨询量超过8万,其中70%可线上消化,30%有线下需求。“我们有足够多的用户,有足够多的线下需求,这是我们做线下诊所的基础。”张锐表示。
未解的矛盾
春雨与医院的合作,实现了轻资产和牌照便利,但也决定了春雨在合作模式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医院提供场所、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决定了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医生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如果把患者分流到自己所在的医院,那么必然与合作医院之间出现冲突,春雨就会非常难做。”一位长期关注下线诊所的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
即使春雨将患者导流到合作医院,也有医界人士担心,不是患者主动选择的流量导流,将很容易产生医患纠纷。
在医患矛盾尖锐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是最大难题。“春雨怎么保证服务流程的满意度?春雨既要对医院形成控制,又要对流动的医生形成控制,以确保患者在整个就医流程中有好的体验,这是非常难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春雨作为平台,一端连接医生,一端连接医院,但在行政程序上,仍有未解之题。根据北京多点执业的最新规定,医师选择多点执业医疗机构数量不再设置上限,但在很多地区,多点执业的执业医疗机构仍有数量限制和第一执业地点书面许可等限制。“春雨的模式意味着一个医生要与多个医院签约,在北京理论上是可以的,在别的地方会有问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另外,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生、春雨与医院怎样承担风险?张锐对此回应称:“在现在的合作模式清晰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更容易界定,另外,还有保险公司兜底,这不是难题。”
有意自建诊所
春雨成立五年,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甚至没有大额盈利。对于如何变现,春雨曾经历多种尝试,包括做“空中医院”,联合可穿戴设备做电子健康记录,与华大基因合基因板块等,但前景都难言乐观。
张锐称,春雨“私人医生”上线仅一周,已经有2000多万的收入,目前主要是针对企业客户,现已与伊利集团达成合作,私人医生服务将成为伊利构建和谐母婴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同时,春雨计划与多家地产商、保险公司、汽车生产商洽谈合作模式。
“我们目前主要与企业合作,很多企业会将‘私人医生’作为增值服务提供给客户,例如,健康、保险相关的产业,有的企业会希望将‘私人医生’作为员工福利全员推广。”春雨医生CMO刘成平对财新记者表示。
春雨再三强调,其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不养医生”,走“轻资产”的资源调配路线,但其仍将自建诊所作为终极目标。“我们现阶段是和医院签约合作,25个诊所合作模式大概类似,明年,我们计划自建旗舰店。”张锐表示。
自建诊所将面对拿牌照难、重资产负担、医保难题。“归根结底,春雨还是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的合作模式能够积累经验,但并不能弯道超车。”上述业内人士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