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利警报解除,中国药理理事给出权威结论
专家建议:冷静、平等对待尼美舒利
——合理使用保证安全、有效
文 本报记者邱科
【受访专家】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发展中国家临床药理学分会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 曾繁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授
肇始于兔年新春的尼美舒利不良反应事件,引起不少患者的恐慌,该药甚至被恶意称为“夺命退热药”。但在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发展中国家临床药理学分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授曾繁典看来,“是药三分毒”,应冷静、平等对待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任何药物只有按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儿科专家:资料匮乏成儿童用药难题
尼美舒利不良反应事件使人们更加重视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确,儿童用药剂量的问题也难倒了不少医生。日前,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陈慧中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坦言,“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征,成人体内获得的资料不能简单地应用于儿童,且招募合适的儿童进行临床试验也存在实际的操作困难和伦理上的困惑。因此,儿童用药资料匮乏,有些药品说明书甚至标明‘儿童剂量请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但值得肯定的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早期获取药品安全信号的惟一途径,是上市后药品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基础,任何药品都应进行上市后的系统再研究,加强风险防范,做好风险管理。”曾繁典表示,由于国内尚缺乏对尼美舒利用于儿童退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所以更有必要在临床广泛使用人群中,按照循证医学原则,观察常用退热药在儿童高热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理学专家:呼吁基层医生合理用药
据了解,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6月对尼美舒利口服制剂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尼美舒利药品说明书强调,“该药仅用于1岁以上儿童,剂量为5mg/kg·d,分2~3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1日2次;用于退热,疗程不超过3天。”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少医生或者家长经常提高给药剂量,以求获得更好的疗效。而非甾体类药物由于药名不同,临床上针对同一患者出现叠加使用导致剂量过大的情况也不鲜见。
对此,曾繁典指出,对大部分患儿来说,必须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时,医生和家长则需严格按照患儿的年龄、体重来计算药品用量,不可超剂量或者大剂量使用,以防用药过量对儿童产生的危害。
曾繁典还希望,企业和各界社会力量能加强对基层医生进行儿科合理用药的培训,纠正其临床上的不合理用药,使其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对药品的认识也能更加成熟,从而使公众在面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时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认清所有药品都有的两面性。
尼美舒利:与其他退热药安全差异性不大
据记者了解,尼美舒利用于儿童退热已超过10年,因起效快(对于高热,可以避免注射退热和激素的使用,提高临床安全性)、退热效果好、安全性好、不诱发阿司匹林哮喘、价格便宜等特点,成为儿科最常用的退热药。近日,不少消息直指尼美舒利肝肾毒性大的问题,宣称国外禁止将尼美舒利用于儿童。对此,曾繁典指出,尼美舒利与其他儿童退热药不良反应相当。
“判断尼美舒利“利大于弊”最有说服力的根据,是2003年《英国医学杂志》刊出的《尼美舒利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肝毒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文。这一超大样本量和范围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循证医学价值,至少可以证明尼美舒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同类药物相当。”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教授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英国医学杂志》刊出的论文肯定了尼美舒利解热镇痛的有效性,并得出其肝毒性与其他同类药物相似的结论。
对话
记者:作为国内长期研究尼美舒利的专家,你是如何看待尼美舒利药物的安全性?
曾繁典:因为我也一直研究尼美舒利这个药,所以这个事情从一开始我就有所关注。尼美舒利在市场上二十多年来也是起起伏伏的,也出现一些争议,也在讨论,特别是国外调查发现该药可造成肝毒性死亡后,国内学术界对尼美舒利更为关注。尼美舒利解热、镇痛、抗炎的功效值得肯定,且中国大陆尚未出现很典型的因尼美舒利用药造成肝毒性死亡的报告。俄罗斯曾报道过尼美舒利可引起患者肝毒性死亡,但经过大样本的流行性调研后发现,肝毒性死亡的发病频率微乎其微。
判断某个新药的安全性,需要通过大量对比性的研究,并与当前已经应用普遍的同类别药物进行比较,才能回归到对药物安全性、药性的总体认识上。否则,仅关注于某一药害事件,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该药的恐慌,对药物产生偏激的印象。
记者: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比,是否有证据显示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更多、更严重?
曾繁典:我特别强调,就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尼美舒利的安全性和其他常用的儿童退热药没有什么差别,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而尼美舒利是否会引起肝肾损伤,是国际上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尼美舒利在正常剂量上,药物进入肝肾比较少,是安全的。
另外,我们也观察到,有些药品上市后,在临床使用中,其用药人群会较试验时宽,且均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因此,联合用药同样值得人们的关注,以防引起连锁反应。
记者:从尼美舒利不良反应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曾繁典:我一直在关注尼美舒利这个药,可以说是抱着比较冷静的态度来观察此事的发展。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均有两重性,若不能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则是在所难免。这件事情也启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民众用药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超量使用药物、用药疗程过长,以及与其他禁忌药物合用有关。我们需要把握用药的最佳剂量,实际上儿科用药有时应按需给药,并不一定每天必须服多少次。就退热治疗而言,用药后只要达到退热的效果,便可以停药。由于儿童发热常为急性病变,美国还提倡民众尽量少用退烧药,多饮水,让患儿自行康复,或者结合物理方法退热。
然而,在我国,为了使患儿发热的症状尽快好转,很多家长都自行购药、用药,因此,常出现过量或者重复用药,甚至可能出现超出使用范围的用药。所以我们在宣传用药理念时,必须强调合理用药,结合非药物疗法来解决问题。
记者:您刚提到了药物的合理使用这一问题,那么,对于尼美舒利这种退热效果比较快的药品,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曾繁典:正因为有七成的医生反映尼美舒利退热效果很强,所以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用药反应。即使使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帮助患儿退热,也需要持谨慎的态度。我们对尼美舒利进行过研究评价,该药可以用于儿童退热,但应该凭处方用药。
无论是药物价值、效果,还是风险,我们都要同等对待,更应防范用药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掌握好用药时机和用量,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规避药害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声音
“判断尼美舒利‘利大于弊’最有说服力的根据是,2003年《英国医学杂志》刊出的《尼美舒利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肝毒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文。这一超大样本量和范围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循证医学价值,至少可以证明尼美舒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同类药物相当。”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英国医学杂志》刊出的论文肯定了尼美舒利解热镇痛的有效性,并得出其肝毒性与其他同类药物相似的结论。
视点
NSAIDs不宜合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NSAIDs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为防止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叠加,不宜同时使用两种药或两种以上的NSAIDs,并且要特别注意一药多名,以及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物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以避免重复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双氯芬酸又称双氯灭痛,商品名有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奥贝等;布洛芬又称异丁洛芬,商品名有美林、恬倩等。
(责任编辑:雨轩)